纽约油价一路下滑 美国80%页岩油产区亏本
2015-1-15 11:17:5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纽约油价近日一度跌至每桶45美元下方。对此,普氏能源资讯编辑部总监塞巴斯蒂安·刘易斯(SebastianLewis)表示,按照目前的油价测算,美国超过80%的页岩油产区已跌破成本价,同时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研究数据也大致佐证了同样的判断。
因面临现金流减少、资金匮乏的窘境,越来越多的油企开始削减高成本地区的石油产能,这其中包括北美页岩油项目、加拿大油砂项目和北极地区的石油开采项目等。
多数能源分析师认为,尽管许多北美页岩油公司可以承受较低的油价,但油价长期位于每桶60美元或以下水平,仍戳到了页岩油行业的痛处。
80%页岩油产区无法保本
美国能源部的资料显示,超过80%的美国页岩油都产于得克萨斯州伊格尔福德(EagleFord)和北达科他州的贝肯(Bakken)两大油气产区。剩余的19个页岩油产区仅占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20%,显示页岩油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伊格尔福德和贝肯产区。
根据北达科他州矿产资源部最新发布的演示报告,从去年12月2日到今年1月7日,该州不到一个月就已有17座石油钻塔停产,数量占此前一个月开工钻塔总数的9%。
位于贝肯页岩油产区的页岩油巨头大陆资源(NYSE:CLR)近期宣布,再次大幅削减2015年资本支出预算至27亿美元,较上次公布的46亿美元减少约40%,较最初宣布的52亿美元减少约48%。
媒体评论指出,美国页岩油巨头削减资本支出,是为了使其支出接近营运收入,避免增加借贷,确保资金流动性。而此前,国际能源署曾发布报告称,即使油价跌至每桶40美元,北达科他州的巴肯油田仍能保持盈利,只要资金流动正常,相关企业就会继续开采。
分析人士指出,北美页岩油企业的资本支出较大,在油价跌破每桶45美元后,绝大部分大型油企无法盈利,中小油企则会由于流动性枯竭而死亡。通常情况下,油价在每桶65美元至75美元时,页岩油企才能盈利。
另外据资料显示,通过压裂法开采的页岩油井,年衰减率高达60%至70%,这意味着第二年该油井的产油量会大大衰退,必须要再压裂一次,而压裂的成本较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资本追加。业内人士指出,北美页岩油行业需要不断增加资本开支,才能换取经营性现金流。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数据显示,在国际油价降至每桶57美元左右时,美国的18个页岩油产区中,仅剩4个产区所覆盖的页岩油公司还能勉强保持不亏损。
页岩油前景蒙阴影
在国际油价持续颓势的背景下,美国通过开发页岩油气资源而获得的更大能源自给积极性已经遭到了打击,低位徘徊的油价也令北美页岩油厂商压力倍增。
行业分析师指出,在1998年至2004年,国际油价始终在20至40美元徘徊,即使投资者知道哪里有油,也不愿意投资成本高于60美元的油田;在2005年至2006年,国际油价超过40美元,步入60美元时代,才开始有投资者陆续将60美元以上成本的油田列入开发计划;在2007年至2008年油价超过60美元后,高于60美元的油田才开始吸引大量资本的进入,诸如页岩、深海、超深地层、油砂及北极地区等,都是在2007年后才开始大量拓展的。
刘易斯指出,目前部分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加拿大油砂生产商开始削减资本支出预算,减少在美国北达科他州贝肯油区的钻机数,从而降低高成本的页岩油井的开采,减少损失。
壳牌石油首席执行官此前也对其低迷的页岩油业务表示担忧。他称:“页岩油业务的推进速度和产量都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
不过,仍有观点对北美页岩油产业的长期前景表示看好。美国石油协会本月6日表示,当前国际油价下跌对美国页岩油产业发展构成短期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未来25年全球原油需求仍将增加,加之美国油气产业技术不断创新,油气产业前景仍旧光明。
具体而言,高盛预计3个月后纽约油价为每桶41美元,布伦特油价为每桶42美元,此前预估分别为每桶70和80美元。高盛对6个月和12个月后纽约油价的预估分别从每桶75和80美元大幅调降至39和65美元,对布伦特油价的预估分别从每桶85和90美元调降至43和70美元。
法兴银行同日也调降了对今年两地油价的预估,将纽约油价预估由每桶65美元下调至51美元,将布伦特油价预估由每桶70美元下调至55美元。
- 石油暴利税起征点上调 消费者难受益
- 国际油价暴跌 煤化工行业资金链或面临风险
- 成品油进入“5元时代” 两桶油股价扶摇直上
- 国际原油大跌5%至50美元/桶 再创5年半新低
- 国际油价遭遇腰斩之痛 油价今年预计还将走低
- 国际油价再度暴跌 刷新2009年5月来新低(图
- “石油暴利税”起征点提高 三桶油减负等来利好
- 国际油价暴跌创5年新低 明年或将继续下跌
- 现代煤化工比例将明显提升
金融领域改革措施频出 银行股价或重估
2014年西班牙新车销量同比攀升两成
八省份公布PPP项目:总规模近万亿 民资看重收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