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不执着:董明珠亟需突破“四重困境”

2015-1-8 15:59:4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14年12月29日,苏宁联手国内其他6大主流空调品牌美的、志高、海尔、海信、奥克斯、长虹,发起声势浩大的“破格行动”,把矛头直指格力。这种“6+1”围剿一个品牌的情况,在中国空调史上十分罕见。

 

  最近,格力女王董明珠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苏宁联手国内其他6大主流空调品牌美的、志高、海尔、海信、奥克斯、长虹,发起声势浩大的“破格行动”,把矛头直指格力。这种“6+1”围剿一个品牌的情况,在中国空调史上十分罕见。

  如果说在内地企业界,谁的朋友最多,恐怕没有答案。但谁树敌较多?董明珠应该算是一个。董明珠在美的和小米合作之际,抛出了:“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并炮轰美的空调“一晚一度电”是虚假宣传。另外把志高空调定位于“没出息的企业”。更令人惊愕的是,董明珠称全球70亿人,不买格力产品的都是“脑子有病”。于是把业内外企业的人都给得罪了一遍,被群起而攻之,以至于疲于应对。

  早在2013年年底,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与雷军有场十亿赌约。节目中,董明珠与雷军在谈到小米营销模式时发生分歧,雷军认为小米模式5年内将战胜格力,而董明珠则表示,小米绝不可能做到这点,并当场约赌十个亿。而这次联合众企业集体挑战格力女王的并不是雷军,却是苏宁电器这实在令人觉得奇怪。

  按照常理,格力和苏宁,一个是生产制造商,一个是渠道销售商,应该只有共同利益,应是荣辱与共,利益攸关的关系。而现在出现这种你死我格的竞争格局,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是格力现在是自建销售渠道,并且格力与苏宁合作也极不愉快,格力产品已经退出苏宁的渠道,并且去年还与苏宁死敌国美签订了80亿元的年度销售协议。

  此外,董明珠近期还比较烦,她骂志高空调没出息,但是志高却做得风生水起,并且志高用“掌握智能云核心科技”全面对飙格力的“掌握核心科技”。她认为小米业绩永远赶不上格力,但是小米已经跻身世界智能手机五强。在未来5年内营业额赶上格力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本来在空调领域,格力一家独大,现在美的与格力已势均力敌。笔者认为,格力女王应该少在外面打口水仗,而应该把精力放回本职工作,当前格力电器正面临着四大隐忧:

  首先,格力拿什么长期保持高增长态势?2014年格力销售目标是1400亿,2015年销售目标是1600亿,每年200亿的增量横亘在格力面前,会令格力女王骑虎难下,打口水仗没有任何意义,如何让格力长期保持超高速增长,这才是董明珠的首要问题。

  董明珠在格力内部的最近一次讲话中,对国内各主流空调厂商逐一做了点评,并表示要以价格战“清场”,要“通过清场真正把那些烂品牌、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品牌全部消灭掉”。其实,大家都知道,为了去库存和提升业绩,董明珠不得不打出了“价格战”。但格力空调占到了整个空调市场的45%的份额,其在空调市场中的份额上升空间已经很窄。

  再者,如何防止中层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流失?从2013年至今,格力内部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况也比较明显,总部研发中心有50多人跳槽去了奥克斯,近百人去了TCL空调和志高空调。此外,还有一些由董明珠一手提拔至子公司领导岗位的人也相继离开。

  面对人才流失,董明珠则不屑表示,一些企业到格力挖人,标志着格力是一个走自主创新道路以及赢得市场尊重的企业,说明这里的人才好。但是,有些离开格力的人,是格力认为不符合格力文化、不合格的格力人,是被免掉的。

  不过笔者认为,中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格力的基石,人才流失不利于格力的长远发展,所以董明珠一方面要让中层人员看到留在格力发展的前途。另一方面还要拿出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让中层技术员和管理人员知道,收入待遇与自己的努力程度密不可分。

  其三,格力触网缓慢,赶不上趟。就产品的功能性技术而言,在空调更省电、更静音、温控更精确上,格力确实做到了极致,但在触网方面发展实在缓慢。空调业前三的美的、海尔早已发力电商,而格力2014年才启动触网计划,可谓棋差一拍。

  在笔者看来,对于格力而言,线下渠道优势越强大,对于线上的反制越明显。格力触网这么晚,是因为担心布局电商会遭到线下经销商反对,这也暗示格力未处理好电商与经销商的关系。可以预见,电商是未来重要销售模式,如果格力没有成功上线,意味着其将在互联网时代掉队,这会严重迟滞格力的发展进程。

  这次小米与美的合作,将强强联合,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打造平台型企业,并且着力开发智能家电,这就明显比格力旗高一招。而小米与美的的联姻,也将大幅压缩他们与格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格力女王董明珠倍感压力之处。

  最后,格力将业绩增长点锁定在中央空调、小家电以及晶弘冰箱上。相对缺乏前瞻性的变革能力。小家电业务一直是格力电器的“鸡肋”。一方面小家电业务依然有一定的市场,是格力电器的业绩增长点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质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小家电对于格力的品牌而言却是个“定时炸弹”,如果格力电器中的小家电出现质量隐患,那不仅仅是赔钱的问题,而且可能伤及格力电器的品牌。

  2013年9月13日晚上,格力电器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从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召回约225万台除湿器产品,该除湿机有可能引发过热、冒烟、火灾等危险。此次召回或将让格力面临10亿元的损失。于是,格力电器已经下定决心对小家电产品进行“换牌”格力小家电产品将使用“大松”(TOSOT)品牌进行全国推广,未来格力小家电将不再以“格力”的品牌进行销售。

  笔者认为,就算是换个牌子,格力小家电产品在未来格力电器的主营业务中依然会“靠边站”,格力空调的产业规模太大,将牵扯掉格力电器高层的大半精力,相比之下格力小家电产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想从零开始做大格力小家电,逐步占据新的市场份额,看来董明珠又要经过一番残酷拼杀,显然非易事。

  尽管格力在空调领域的王者地位无人动摇,但是格力女王董明珠却遭受空前的压力,与其在外面过度树敌,乱打口水仗,不如多考虑一下,如何摆脱业绩增长受阻、人才流失、转型迷局、触网缓慢等困局,因为这将关系到格力电器的未来发展。格力的辉煌之旗还能扛多久?这要看格力高层董明珠团队的睿智了。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62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中国展览馆分布及会展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会展市场结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