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地炼产业转型升级方案
2014-11-13 15:00:2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地方炼化在山东石油化工产业中占有较大比例,2013年全省49家地炼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0亿元,占全国地方炼化的70%以上。山东省近日出台方案对地炼产业转型升级进行规划和指导。
地方炼化在山东石油化工产业中占有较大比例,2013年全省49家地炼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0亿元,占全国地方炼化的70%以上。山东省近日出台方案对地炼产业转型升级进行规划和指导。根据规划,到2020年,山东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要稳定在1亿吨/年左右,化工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继续淘汰转产落后企业,逐步实现绿色低碳的炼化产业模式。
实施方案从发展清洁油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地方炼化产业提出发展建议。鼓励、支持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提质、增效。东营利华益集团是当地最大的地炼企业,今年,企业投资42亿元的260万吨/年重油加氢及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油品清洁化水平,预计年可增收178亿元。
引导和支持地方炼化企业延长产业链也是地炼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在淄博鑫泰化工,符合国五标准的柴油产品已达全部产能的50%以上,更高标准的30万吨食品级白油项目也即将投产运行,这将填补我国高档白油依靠进口的现状。
山东地炼占全国地方炼化企业的超过60%,在炼化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升级压力颇大。山东炼化企业主要有中央企业、央企控股企业、地方企业3类,一次加工能力合计1.89亿吨。其中,中央企业一次加工能力3700万吨占19.6%;央企控股企业3950万吨,占20.8%;地方企业11265万吨,占59.6%。
对地炼产能最集中的山东来说,油源不足始终是困扰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此省内地炼企业开始谋求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但结局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控股,几乎是在“卖身”换油源。而富海集团却走出了转型LNG和燃料化工的路子,既避免了被“吞并”,又融入了巨头们的产业链,可谓实质性资源整合。
受惠于胜利油田的优势,山东崛起了过亿吨的地炼产能,同时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在全国石油版图中又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头竞相追逐的焦点。无论是以原油指标为诱饵大幅“收编”还是凭借加油站渠道和品牌优势双重挤压,夹缝中的地炼企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各种威逼利诱。
如此惨烈的市场环境,地炼如何生存发展?富海的转型正给出答案:以资本最大增值为目标,与各大巨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一方面积极由炼油转向LNG和更下游的燃料化工,另一方面擦亮品牌杀入终端加油站市场,国企有大网络,我们有小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 山西将出台新能源车行业扶持政策
- 广东税改方案解读:房地产税等将成县市主体税种
- 明年南京餐饮业将全部实施油烟净化
- 我国通航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年内或可先照后证
- 广东药价改革“破冰” 血制品与麻醉药先受益
- 河南水泥调整方案出台 产能减3000万吨
- 七部委发布燃煤锅炉改造方案
- 多地试水医师多点执业 打破医疗资源垄断
- 地方再次掀起一轮刺激楼市政策潮
我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 增信机制创新亟待“
2014年10月外贸进出口数据解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