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航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年内或可先照后证
2014-11-12 11:20:1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我国在通航领域的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司长刘增禹昨日在珠海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时表示,我国有望于今年底对通航公司实现“先照后证”,以促进行业发展。此外,多渠道消息也显示,我国有望从低空空域改革开始,在今年底进一步放宽通航领域的政策。
所谓的“先照后证”,指的是我国有望在今年底实现对通航经营的行政许可,将现有的审批从前置条件改为后置,“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减少审批条件;同时申请通航经营的企业也将从“必须拥有两架航空器”放宽为“拥有一架航空器、租用一架航空器”,降低资本准入门槛。
刘增禹还透露了“先照后证”的时间表。他表示,此举是管理层推动通航领域发展的重要的“简政放权”措施之一;同时,关于通航产业的“十三五”规划工作也已经展开。民航局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监管的科学性,释放政策红利,推动通航市场发展。
对于此项改革,一位珠海本土的通航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项措施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行业门槛,有利于资金流入通航领域,增强市场活力。”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也表示,目前我国通航产业尚处在初创期,整体缺乏构成产业的基础要素,也缺乏相关的保障制度。随着制度层面的规范,相信通航领域可以取得较大发展。
据悉,我国有望陆续出台《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试行)》、《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条例》(修订版》、《低空空域划设方案》、《通用航空机场申报与审批管理程序》等政策。最为确定的是,国家空管委将于近期召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会议,这一消息得到了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空管局副局长杜强的证实。
杜强表示,国家空管委4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进低空空域改革,近期召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会议,将系统梳理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全面推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相信会促使我国通航市场取得更大的发展。
此前曾有消息称,我国拟在2015年开放低空管制,允许私人飞机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不过杜强并未就此消息做出正面回应。
昨日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通航产业潜力巨大。我国通航业目前共拥有3857架飞机、730名飞行员、286座通航机场;对比美国,通航业共拥有22万架飞机、60万名飞行员、1.5万座机场,每年贡献逾1800亿美元产值。
在此背景下,我国通航产业也正在大规模发展之中,而国资企业有望占据市场先机。以通航飞机制造为例,全国拥有15家具备通航飞机生产实力的公司,除SSAC、山东滨奥为中外合资企业外,哈飞、成飞、洪都航空等13家公司均为国资背景。
民航局运输司司长刘增禹还透露称,民航局“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已启动,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同时,民航局将进一步加强对通航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配合国家通航发展战略,加强政策资源的整合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修订后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大大放宽通航市场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拓展通航作业范围,有利于国内通航运营环境的进一步宽松。配合《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将极大促进国内通航产业的整体发展。
- 广东药价改革“破冰” 血制品与麻醉药先受益
- 河南水泥调整方案出台 产能减3000万吨
- 七部委发布燃煤锅炉改造方案
- 多地试水医师多点执业 打破医疗资源垄断
- 地方再次掀起一轮刺激楼市政策潮
- 地方债PPP模式正面清单范围确定
- 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发布 航空等领域将突破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解读:新合资公司难获批
- 多部委:国企高管基本薪酬参照公务员标准
重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板块再迎利好
2014年10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统计(分品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