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4.5G移动通信技术将于2016年进入商用
2014-11-11 11:04:1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华为无线网络业务部LTE产品线总裁王军日前表示,4.5G移动通信技术将于2016年进入商用,届时将带来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多连接数的移动通信网络,推进智能互联生活的加速到来,这也是业界第一次系统阐述4.5G关键创新技术。
“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部署了331张4G移动通信网络,欧洲和美国的运营商和相关机构已经开始进行5G的研究。”王军认为,预计5G将于2020年开始商用,此前4G的演进需要承上启下的阶段,4.5G应运而生。据介绍,4.5G不会带来重复建设问题,还能帮助运营商保护已有的投资,支持技术上的持续发展和演进,比如提升速率、降低时延等,在现有4G基站上仅通过升级就能实现。同时,4.5G还能为终端用户提升体验,在万物互联兴起阶段就帮助运营商抓住机会扩展垂直市场,带来差异化优势,提升收入和盈利。
“市场需要4.5G。”王军说,现有的4G网络基本满足随时随地1K的高清体验,但对4K/8K超高清的支持乏力。此外,运营商积极拓展垂直市场、进军物联网的需求日趋凸显,目前的4G网络还无法满足实时业务需求。而4.5G所带来的更大容量、更低时延将解决这些问题。
4.5G是4G的演进
4.5G实际上是4G的演进版本,就UMTS演进一样。网络从4G到5G也需要演进,而不是一下跨越到5G。
由于以高清视频为代表的对带宽有着海量需求的应用的不断涌现,以物联网主要是车联网,远程医疗等为代表的应用对网络低时延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使得现有LTE网络并不能满足2020年前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为此,在5G商用前,需要4.5G提升网络性能满足用户需求,如大于6Gbps的峰值速率,每平方公里10万连接以及10毫秒端到端时延等。
4.5G相较于5G最大好处便是,其可在现有4G基站上仅通过升级就可实现,不仅保护了运营商已有的投资,还可快速部署提升用户体验。
华为认为,4.5G将从R12开始,主力版本是R13/R14,并预计2016年开始商用部署。
市场需求倒逼网络向4.5G演进
目前,来自高清视频,物联网的市场需求,以及运营商自身智能网络,网络演进的需求正不断推动4.5G商用部署加速。
如人们在移动终端上看高清视频的频率越来越高,支持1080P的手机已经成为主流,而支持2K,甚至4K的手机已经出现。可以预见,4K屏幕将成为明后两年手机配置的主流,而4K大约需要40Mbps的传输速率。4G百兆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单用户数十兆甚至上百兆带宽的需求,只能依靠4.5G所带来的更大的带宽。
同时,物联网数千亿的市场正在形成,并不断壮大。而物联网需要网络带宽更大,延时更低。如车联网,智能驾驶等需要10ms以下的时延,而当前4G端到端60ms以上的时延并不能支持物联网的发展。网络需要进一步减少从接入网、核心网到传输网的处理时延。此外,物联网意味着更多的连接,低功耗,高灵敏度。但现有4G网络无法支持,必须将空口从20MHz修改到180KHz。
与此同时,运营商也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来实现低成本的网络运行维护。4.5G可以简化网络架构,使网络更加智能可控。
预演5G应用场景
4.5G可提供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多连接,同时,其还将使用到众多5G的技术。因此,4.5G的应用可以也可以被看做是5G应用场景的预演。
用户将可以享受到超高清、3D甚至全息视频的极致用户体验,而大幅提升的连接数能力将可以满足未来几年智能家居、智能抄表及智能监控等多种物联网业务的需求。同时,更低的端到端时延使移动实时业务成为可能。在智能驾驶领域,10毫秒的时延可以让汽车在6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仅行驶十多厘米就可以做出刹车反应,使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趋于满足商用行驶的要求。
王军表示,4.5G可以让人们进入真正的互通互联时代,保证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随时随地进行稳定、高速的动态互联,使人们享受到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带来的种种便利。
- 上海聚焦聚力发展大数据产业
- 国内数据中心遍地开花 须警惕投资虚火
- 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具规模
- 我国软件外包服务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巨大压力
- 虚拟运营商用户增速爬升翻倍
- 6000亿蛋糕:39城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
- 《2014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解读
- 北斗终端逐渐成熟 销售量或增逾2倍
- 中国互联网巨头到底给谁打工?
工信部将发放第二块4G牌照 6股有望受益
2014年10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统计(分品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