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沪港通下周一将正式“通车” 将加快A股市场改革

2014-11-11 9:24:5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备受股民关注的沪港通终于要开通了。昨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

 

  沪港通下周一将正式“通车”。三大证券报分别在头版发表评论,上证报认为,沪港通业务正式推出后,将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长期利好大盘蓝筹股,促使A股估值体系更加合理,同时改善内地市场投资者结构,转变市场投资理念。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影响在于,通过对接发达市场,将倒逼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的内地资本市场逐步迈向成熟。中证报认为,在今年初发布的沪港通联合公告里,提及了三个“试点初期”,分别限定了投资标的、投资额度和投资者范围,这意味着未来随着试点的平稳推进,沪港合作还有进一步深入的巨大空间,深港通乃至A股与其他成熟市场的合作均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沪港通只是一个开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A股改革进入加速阶段。证券日报认为,沪港通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经济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其作用远超前几年甚嚣尘上的国际板,是一种更加平等、科学、务实的制度设计,而且为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埋下了伏笔。

  上证报:沪港通,A股市场一个新起点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实质性步伐,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也将迎来首航。17日开始,内地、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将可通过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称“沪港通”)直接进行跨境证券投资。

  昨日早间,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自11月17日正式开始。

  沪港通是在上交所与港交所证券市场之间建立的股票交易机制,通过此机制,两地市场的投资者可通过本地市场的证券公司,买卖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该业务开闸,被认为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尝试,也是国内交易所在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当中的又一里程碑。

  沪港通试点将实现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有条件、可管控地扩大人民币跨境交易,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进一步加快。根据业务方案,沪港通的交易和交收币种均为人民币,其中港股通业务以港币为交易币种、人民币为交收币种。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均以港币报价,由中国结算将港币按一定汇率换算为人民币并进行换汇。实际交易当中,境内投资者买卖港股支付或收取人民币。

  试点初期,沪港通业务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标的股票268只;首批参与港股通业务的内地证券公司共89家。

  同时,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香港市场已有73家交易所参与者(券商)获准首批参与中华通(沪股通)买卖业务,75家机构获准首批参与中华通(沪股通)结算业务。截至目前,符合条件的沪股通标的证券共568只,其中有412只可融资买入。

  据悉,港交所正为已通过市场演习的券商办理成为“中华通交易所参与者”的注册,当更多券商完成注册后,交易所将更新参与试点业务的证券商名单。

  从17日交易正式上线开始,上交所和港交所将每日分别发布港股通、沪股通的股票名单及参与会员名单。

  在此前内地资本市场实施QFII、QDII和RQFII等制度形成的经验基础上,沪港通业务以交易封闭运行、人民币交易结算、不改变投资者交易习惯、在控制风险基础上试点起步为框架,原则上“在何地交易,就遵循当地的制度规则”。

  该机制不改变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不改变证券市场组织架构,两地结算机构共同参与,实现结算风险隔离。投资者沿用既有的证券账户、经纪商和结算服务,投资者交易习惯不变,也不增加额外的交易成本。

  受决策层大力支持,沪港通试点从筹备到最终落地不可谓不快。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标志着沪港通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准备,沪港通试点交易结算、额度管理等业务规则、操作方案、监管安排确定,技术系统准备经过多轮测试也已就绪。

  业务高效推出的背后,是沪港通试点的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沪港通机制正是在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宏观全局和大趋势下,实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伐。

  沪港通业务筹备过程中,沪市A股市场呈现出低估值蓝筹股渐受市场青睐、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投资者参与度明显提升等积极变化,该业务机制背后的境外资金活水及投资机会让市场兴奋不已。

  业内人士及专家分析,沪港通业务正式推出后,将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长期利好大盘蓝筹股,促使A股估值体系更加合理,同时改善内地市场投资者结构,转变市场投资理念。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影响在于,通过对接发达市场,将倒逼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的内地资本市场逐步迈向成熟。

  另据了解,15日上交所将组织全市场交易系统通关测试,保证17日业务顺利推出。到今年年底,除与A股相同的双休日休市外,圣诞节期间港股通不开通交易,2015年元旦假日期间是否提供港股通服务将另行公布。

  中证报:沪港通将加快A股市场改革

  沪港通实施进入读秒阶段。作为资本市场期待已久的一项重磅改革,沪港通的推出,是撬动多项改革的重要一步,更是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沪港通的推出,契合中国经济走出去和实体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指出,中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沪港通在此时推出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这项全新的合作机制将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沪港通将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扩大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两地市场资金双向流动提速,必将对两地制度对接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香港股票市场运行时间长,市场化程度高,制度相对成熟,投资者更为理性,来自香港市场的资金将直接推动内地资本市场从制度到理念的完善。

  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将对成熟市场运作和上市公司治理有切身体会;香港的投资者进入内地股票市场,也将成为推动市场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一支力量。这些最终将促进内地市场运作机制与国际接轨,并对上市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成熟标准接轨。

  其次,沪港通的推出将有利于提升上海和香港两个市场的吸引力。今年4月,沪港通将推出的消息发布后,国际投资者对上海、香港两地市场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并密集调研,这是两地市场吸引力提升的有力证明。对于上海市场而言,将改善其投资者结构;对香港市场而言,将更有利于发展成为内地投资者重要的境外投资市场。

  实现境内外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必将推进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之间的一体化进程,提高我国股票市场在全球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对我国金融市场而言,沪港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一招妙棋。沪港通既可方便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便利人民币在两地的有序流动。

  沪港通已明确将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和结算,通过港股通,人民币拥有了新的对外输出渠道,扩大了人民币跨境投资和跨境使用的范围;通过沪股通,境外人民币获得新的回流渠道,促使更多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使用人民币,这最终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作为我国未来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平稳推进。作为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投资,沪港通是我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方面的新探索,它为资金在海内外自由流动打开了一扇风险可控的窗子。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初发布的沪港通联合公告里,提及了三个“试点初期”,分别限定了投资标的、投资额度和投资者范围,这意味着未来随着试点的平稳推进,沪港合作还有进一步深入的巨大空间,深港通乃至A股与其他成熟市场的合作均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沪港通只是一个开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A股改革进入加速阶段。

  证券日报:沪港通制度设计平等务实作用远超之前的国际板

  证监会官方微博10日早间宣布,正式启动沪港通试点,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4年11月17日开始。受此消息影响,当日A股市场大涨并创出阶段新高,香港恒生指数也是跳空高开。沪港通正式推出时间的确定,宣告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在10月份沪港通没有如约面世的时候,市场曾极度失望。的确,A股市场需要沪港通,因为市场将其看作是改革创新的化身、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典范。

  笔者始终认为,资本市场的初心就是价值发现和价值实现。通过对外开放,A股有了第一把找回其初心的钥匙,就是QFII,但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距离监管层希望其打开A股市场初心的预期仍有很大偏差。于是通过改革,A股市场有了第二把找回其初心的钥匙,就是社保基金。这把钥匙距离A股市场的初心已不远。

  现在通过改革开放,A股市场有了找回其初心的第三把钥匙,就是沪港通。

  监管层推出沪港通的初衷除了实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外,另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国内、国际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以争夺国际资本价格的定价权。

  沪港通之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沪港通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尝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同时通过沪港通可以充分发挥香港这个成熟、发达资本市场的作用,促进A股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引入新的市场活力与理念,更好的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好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沪港通就是要彰显两地股市的财富效应,尤其是要通过沪港通的成功,刺激国内那些长期睡在账户上的资金,逼其尽早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国内那些长期睡在账户上的资金,就是《证券日报》所讲的五类旧条例捆住的那十万亿元。若这个目的能够实现,则沪港通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十万亿元资金做后盾的A股市场,其发展将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让这沉睡的十万亿元突破藩篱陆续进入股市,仅有沪港通是不够的,需要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落地,还需要相关资金的主管部门简政放权,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其保值升值。如果沪港通能够起到这个刺激作用,则其功大矣。

  总之,沪港通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经济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其作用远超前几年甚嚣尘上的国际板,是一种更加平等、科学、务实的制度设计,而且为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埋下了伏笔。

  沪港通的成功将为后续即将推出的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制度和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创造了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沪港通正在把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高潮。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70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气体检测行业五力模型分析与投资前景展

各种气体检测仪表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时期。相对于近几年仪器仪表行业20%以上的市场增长速度...[详细]

减速机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机会分析

随着国家对机械制造业的重视,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改造、场馆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开工,减速机市场前景看好...[详细]

中国保健品市场容量及供需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市场将有成倍的增长潜力。作为国务院确立的健康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国内保健品行业,每年...[详细]

[三胜咨询]智慧城市:政策大力扶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详细]

[三胜咨询]北斗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详细]

[三胜咨询]汽车租赁行业潜力巨大 重

身为中国最大的租车企业,神州租车却当仁不让,势与阿里“抢头条”。神州租车将于9月19日在中国香港上市,与阿里集...[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