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更大利润是国产手机最大难题
2014-11-10 15:42:3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诺基亚被微软收了,索尼开始酝酿大裁员,三星利润大缩水,国外手机巨头在今年纷纷走入困境,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内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等开始大逆袭,不仅在低端市场抢份额,在高端市场也不断出手。不过,有调查机构的2014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利润报告显示,苹果手机仍然垄断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利润的86%,而国产手机虽然出货量巨大,但是利润份额难以望其项背。
曾经的巨头兵败如山倒
两年前,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都算是全球手机市场上的闪亮之星。然而现在,“物是人非”,经历了两次浴火重生的摩托罗拉还没有重返中国市场,索尼手机则通过委婉的方式宣布自己要和中国市场说再见了,诺基亚未来则只会出现在低端手机上。
三星近几年一直是手机界的一哥,但是却在今年栽了一个大跟斗:失去了中国地区最大智能手机厂商的位置。三星第三季财报显示,公司营业利润、净利润同比下滑60%、49%。美国投资公司CanaccordGenuity上周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三星在智能手机运营利润市场上所占份额仅为18%,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三星同时丢失了中国、印度市场最大份额。根据Canalys、Counterpoint两家调查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Q2,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12%,排名第二,小米以14%的出货量排名第一。而在2013年Q3,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接近20%,如今的市场份额萎缩了接近50%。
国产手机迎来机会
这似乎给国产手机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路透社近日发表评论:“中国的小米科技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值得注意的是,除三星、苹果外,市场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国际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的调研报告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三位,紧随三星与苹果之后。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已经寥寥无几。苹果均价下跌超1000元,三星高端机型均价较去年年初也下降了近200元。对此,市场调研分析师张星认为,大环境的变化给了国产手机机会,“或许在消费者印象中,在相同售价上,他们依然会选择苹果或三星的产品。除了这少数品牌外,已经没有其他高价位手机可选了,可是市场却依然存在。所以这个就是国产手机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内终于进入4G时代。从手机厂商的角度看,国产手机有望成为4G元年最大的优胜者。市场调研公司赛诺的研究显示,今年5月份酷派在中国4G手机市场销量超过三星和苹果,成为4G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品牌。在榜单十强中,国产品牌占了八席,这意味着中外手机品牌在中国4G市场的竞争格局首次逆转。
雷声大雨点小?
然而,苹果则以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行业86%的利润份额完胜所有对手。据该报告分析,除苹果和三星外,第三季度在市场上份额为正的智能手机厂商仅有LG,为2%;HTC和黑莓的运营利润之和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为零,而摩托罗拉移动的运营亏损估算为1.85亿美元,所占份额为-2%;微软的智能手机业务运营亏损估算为3.41亿美元,所占份额为-4%。
苹果和三星的利润总额超过了100%,大部分的手机厂商都处于亏损状态。毫无疑问,国产手机的利润也不乐观。不管是联想还是小米抑或是华为,销售的手机大部分都是低端的千元机和2000元左右机型,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这样价格的机型在刨去成本后,根本就毫无利润可言。“都说国产手机很快就要追上苹果、三星,并给它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是在利润方面,它们仍然无法望其项背。”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市场调研机构赛诺咨询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平均价格正在上升,由2013年年初的879元上升至2014年9月的916元,其中华为表现尤为突出,均价较去年年初已经提高400元左右。
实现弯道超车,补齐品牌短板是关键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发展,国产手机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这不代表国产手机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在智能手机基本普及、产品同质化渐趋严重的情况下,行业马太效应将越加显现。如果没有品牌影响力和利润作为坚强后盾,快速崛起的国产手机依然走不远。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苹果获取全球手机市场近6成利润,三星攫取4成利润,而中国厂商利润不到总额的百分之一甚至亏损。尽管国内厂商在市场占有率、出货量等方面傲视群雄,但如何获取更大利润无疑是国产手机应对变局必须面对的难题。
就目前而言,缺乏品牌影响力、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核心专利储备不够、产业链议价权不高等,仍然是国产手机难以摆脱的“山寨”形象。品牌建设则是其中最大的短板。而没有品牌溢价能力的支撑,最直接的经济后果便是利润缺失。
总体而言,国产手机在品牌建设上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技术优势,处于供应链低端,导致缺乏行业话语权;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力的产品必然面临着行业洗牌的淘汰危险;三是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短期之内实难见成效。
“应势而变、产品至上”,这是智能电子领域亘古不变的箴言。国产手机实现国内市场的群体逆袭虽非偶然,但也还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改变。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真正与苹果、三星等终端巨头抗衡,补齐自身品牌短板依然任重道远。
- 二线城市餐饮O2O发展正猛 转型平稳过渡是关键
- 我国智能手机高端芯片产业链已经形成
- 中国网络核心设备企业正在遭受外企全面围剿
- 投资升温 大陆面板产业能否“吃得消”?
-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达盈利拐点
- 我国信息消费正迎发展新机遇
- 手机面板市场供大于求结构差异化是趋势
- 八大关键词解读中国平板显示新亮点
- 我国电视面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自给率稳步提升
我国木质家具需求量逐步增加
前三季度建材工业增幅收窄趋势明显
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结束 协定范围涵17领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