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巨头到底给谁打工?
2014-9-1 9:46: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从表面看,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外界戏称为BAT这三大互联网巨头毫无疑问是中国企业,市场在中国,用户在中国,盈利也主要来自中国,掌舵人也还是中国人。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三大巨头却都由外资控股,而且无一例外在海外上市。
以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为例,市场评估,其上市估值至少在1500亿美元左右,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拥有股权34.4%,美国雅虎是二股东,持股比例为22.6%。接下来才是马云,占比接近9%。
阿里巴巴年净利润超过300亿元。可以这样说,这个中国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在搞活了中国经济、奉献了巨额税收同时,也将大量的收益送到了海外。而为了能够顺利在美上市,阿里巴巴近来大幅提高了对电商客户的收费,同时享受着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得益的主要是海外投资者。
阿里巴巴的状况,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畸形发展的缩影。如果以BAT三巨头为例,这些公司当初外资投入成本不到500亿美元,但目前市值约在5000亿美元,外资获得了4000多亿美元的增值。这些基于中国市场的增值,与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股民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和盈利,正说明中国市场的广阔,以及外国风险投资者的眼光和能力。作为市场原则,这些巨头向投资者呈交利润是必须的。但从另一个侧面,是否也说明中国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是外资控股?为什么大多在国外上市?
最后归结到一点,为什么中国为他人做嫁衣?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副院长王在邦看来,中国资本的缺位,正凸显了其对市场感知的不到位,急功近利,眼中只有诸如房地产这种看得见的投资机会,换言之,缺乏发展的大格局,只为赚钱而不是做事业。
更关键的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网康科技CEO袁沈钢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设计缺陷以及其中的酱缸文化,也导致大量科技企业只能去海外上市。于是,中国优秀企业的利润,也就落入海外投资者囊中。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互联网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世界经济和国家边界。中国网络巨头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或许也是整个世界融合的一个注解,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和自信。这是应该坚持的方向。但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大量利润流向海外,本国投资者无缘其中,却难免是一个隐患。中国资本缺乏战略眼光已犯下严重错误,中国资本市场的笑话还要持续多久?
- 现代煤化工行业切忌一哄而上
- 政策利好 泉州鞋服企业库存压力逐减轻
- 我国风电行业处于平稳发展期
- 石化业子行业盈利能力出现明显分化
- 钢材出口不断提速 量增价跌或引发贸易摩擦
- 我国钢琴进口量值高速增长
- 警惕醋酸行业新一轮盲目扩张
-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出口企业 损失超六百亿美
- 上海“十三五”规划编制:强调对接江浙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