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国务院治污再出招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迎机遇

2015-1-15 8:49:5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1月1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提出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的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实行优先审批。

 

  未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排污者付费、坚持市场化运作、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三项基本原则。

  《意见》要求,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期待把它(第三方治理)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治理模式,能够在工业治理领域有大的突破。将来还会有一些细则性的配套政策跟上。”

  第三方治理正在兴起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形势的严峻,更加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已然在一些地区、行业兴起。

  《意见》指出,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环境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体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业态和模式趋于成熟,涌现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

  对此,博天环境集团高级副总裁缪冬塬告诉记者,环境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迅速扩大,更多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国务院提出,在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企业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理,开展环境诊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等;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合理构建企业间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综合成本。在电力钢铁等行业和中小企业,鼓励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第三方治理并非完全停留在“鼓励”层面,或将率先在一些行业强制推行。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意见》明确,选择若干有条件地区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对因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业,列出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

  第三方治理获政策支持

  根据要求各级政府要增加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加大环保投入,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意见》指出,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环保执法,增强排污企业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内生动力。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计入排污企业的排污权账户,由排污企业作为排污权的交易和收益主体。同时,探索实施黑名单制度,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环境服务公司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

  实际上,发展第三方治理市场,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把新《环保法》比作一个大棒的话,第三方就是胡萝卜政策,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光有大棒没有胡萝卜不行”,骆建华认为,第三方治理是治理模式的改革,还要有配套的政策跟上,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等,才能真正能解决中国的工业污染问题。

  为了鼓励第三方治理行业的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大,多项政策向第三方治理亮“绿灯”。国务院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对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给予补贴或奖励。研究明确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政策。

  在金融服务上,《意见》明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节能环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绿色金融租赁、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排污权质押融资;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第三方治理重大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

  缪冬塬认为,国内污染第三方治理面临的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排污主体责任明晰难,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等,但在《意见》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答案,如果未来能按照《意见》严格实施,目前已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发展环保资本市场

  意见为第三方治理企业提供了价格、财税、金融等多项优惠政策。如实施差别电价水价、差别化排污收费,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逐步覆盖全处理成本;严格落实垃圾发电价格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使用再生水、促进垃圾资源化的价格机制;全面落实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探索以市场化的基金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研究明确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政策。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开展节能环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排污权等质押融资;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第三方治理重大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

  发展环保资本市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实行优先审批;支持适度发展融资租赁业务,选择综合信用好的环境服务公司,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

  据统计,我国目前工业治污设施社会化运营比例仅5%左右,与市政污水社会化运营比例50%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第三方治理意见出台后,将为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环境服务企业中,目前有万邦达、国电清新等多家公司专业从事第三方治理业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一旦实施,将对环境服务公司形成直接利好。民生证券认为,对于采用BOT、PPP等模式运营工业治污设施的相关企业,建议关注国电清新、亿利能源、桑德环境、碧水源、万邦达等。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93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