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号文件”或涉农产品价改和土改
2014-11-14 9:01:5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2015年“一号文件”或涉农产品价改和土改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会议即将在年底前召开,会议的议题成为市场关心的热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一号文件”也将指导2015年的农村工作。
对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议题和“一号文件”的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匿名人士表示,现在外界的说法很多,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等等。
该人士表示,目前“一号文件”确实已经在起草阶段,文件内容可能涉及面会较广。其中缘由是,2014年的“一号文件”涉及面就很广,几乎涉及到了三农领域的方方面面,它几乎是未来数年内中国三农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因此今年乃至未来数年的三农工作仍将围绕去年一号文件设定的议题继续展开,多条战线和领域都会有所推进,因此坊间热传的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议题等可能都会涉及。
食糖价改明年可能启动
农产品价格改革在2014年破题之后,在2015和未来数年将继续进行。
2014年“一号文件”称: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在这一领域,2014年中央先后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今年新疆棉花和东北、内蒙古大豆的价改已经启动,但要评估其对物价、市场、种植者等的影响还需等到2015年春天。有鉴于此,2015年的农产品价改范围不会扩得太大。
“由于今年下半年以来,CPI持续下降,9、10月份连续保持1.6%的低位增幅。一般而言,物价过高和过低的时候都不是进行价改的有利时机,因此在农产品价改扩围时明年应该会比较谨慎。扩围的品种应该是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小,且限定在一定区域内的品种。”李国祥表示。
此前国内实行政府价格干预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米、玉米、大豆、棉花和食糖,大豆和棉花今年已经实行价改,而小麦、玉米、大米作为主粮,其价改之后的影响面较大,因此短期内不会轻易启动。国研中心人士表示,2015年最有可能启动的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品种是食糖,范围可能会限定在广西。
土改将谨慎推行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上述国研中心人士表示,这是一个多年的老话题,历年来已经有多个“一号文件”专门或部分涉及此问题,2015年的“一号文件”也会提及这一问题,但应该只是提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2014年“一号文件”专门有一章提及“土地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上述人士称,以上四条都是中长期的任务,而且中央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定调也是比较谨慎的,要按照“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原则进行,通过先行试点,然后再择机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目前农村土地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还权赋能”,即先把农民的财产权利确定下来,然后才有可能名正言顺地使用这些权利,使农民通过行使这些权利得到财产增值。
9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
郑风田认为,上述意见和方案可能会是这两年农村土地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的解读,上述意见和方案主要有几个意思:一是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机制;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实好农民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
二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充分尊重承包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三是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目前,这些领域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扶农政策进入频繁期 三细分领域迎来主题投资机会
时至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年度重磅会议又将召开,新的催化剂或将出现,扶农政策或成后市亮点。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是出台农业扶持政策频繁期,特别是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总是和农业相关,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亦有望出台,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交易性机会。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当前市场表现,挑选出种业、农化、农机等三个细分领域,并对其进行仔细梳理,挖掘相关龙头股的投资价值,以飨读者。
种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
昨日,种子概念股表现出色,在可交易个股中,除荃银高科下跌1.06%外,万向德农、隆平高科、敦煌种业、登海种业均实现上涨,涨幅分别为:7.43%、5.86%、4.94%、3.97%。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种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玉米种子和水稻种子制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降,行业基本面向好,且种业公司陆续复牌有望持续激活整个种子板块。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2011年中国的种子战略明确,此后,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效果开始显现,2014年对全球先进的杂交水稻技术全球化开始放开,一系列扶优扶强的政策落地,正在形成极大的制度红利;同时,以隆平高科等为首的种业龙头,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梯队,产品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的企业内生产业红利,也即将释放;此外,从周期性角度看,经过了为期3年的种子高库存开始回落,库存周期引发的行业景气度向上可期,预计能够持续3年。
分析人士表示,长趋势叠加短周期,中国种业高速发展已经显现,种业龙头作为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既享受制度红利、景气度向上,又在创造产业红利。
在个股选择上,广发证券表示,并购将是未来种业龙头扩张的主要手段,也是政策所鼓励的方向,现阶段行业处于低迷期更是并购的有利窗口期,上市公司层面,隆平高科、敦煌种业、荃银高科、农发种业、神农大丰、丰乐种业均已公告增发或并购等相关事项,行业进入并购时代,看好行业洗牌后盈利能力全面提升,重点推荐隆平高科、登海种业。
农化化肥行业去库存明显
昨日,农化板块表现出色,板块内华昌化工、湖南海利、芭田股份、新安股份、威远生化、司尔特、扬农化工、新洋丰、史丹利、江山股份、沙隆达A等个股实现上涨,涨幅分别为:8%、4.87%、4.65%、2.16%、2.03%、1.34%、0.79%、0.64%、0.55%、0.54%、0.53%。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钾肥方面,最近3年以来,钾肥生产商持续控制开工率,钾肥生产商的高库存消化已初步见效;磷肥方面,2015年的磷肥关税政策有望放松进一步抬升国内磷肥开工率,以支撑磷肥价格高位。而磷肥价格上涨最终将传导至磷矿石价格;氮肥方面,因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以及煤炭成本大幅下滑,最近4年尿素价格单边下跌。如考虑完全成本,目前尿素行业亏损比例已达63%,若仅考虑现金成本,亏损比例也达46%。市场预计氮肥未来价格将从底部企稳回升,主要源于:1。煤炭价格企稳成本端形成支撑。2。出口端协同提价带动国内尿素价格回升。3.2015年氮肥出口政策或将放开,带动行业开工率进一步上行,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
对此,中金公司表示,化肥行业经历了近4年的低迷终于迎来了春天。化肥行业的去库存历经4年初见成效,同时北美和印度需求复苏,氮、磷、钾肥价格都将走出底部,涨势将延续至2015年。
在个股选择上,海通证券表示,给予化肥行业“增持”投资评级。未来关注的事件包括:气价的调整及实施状况、天然气利用政策、化肥价格变化及出口情况等。主要关注的公司包括:金正大、史丹利等。
农机三因素支撑行业发展
昨日,农机板块内多只个股涨幅跑赢大盘,其中,新研股份、江淮动力、吉峰农机、一拖股份等实现上涨,涨幅分别为:1.81%、1.46%、0.52%、0.44%。
11月6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听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及农机补贴改革情况汇报,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重大的惠农政策,对这些年农机化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农民得到了实惠。
分析人士表示,农机补贴是拉动农机增长的最直接推手。今年的补贴总额少是因为受补贴形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总的购买不足。中长期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不会改变,关注农机补贴的结构性变化,关注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甘蔗收获机等经济作物领域的相关标的。
在个股选择上,西南证券表示,今年农机市场出现了多年不曾出现的低迷局面,但增速下滑是阶段性调整,支撑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条件还在。1。行业投资依然很热,近几年行业投资带来的新增产能将会不断释放。2。与农业生产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高。3。出口额仅占到农机具产值的14%,仍有很大开发潜力。推荐关注:江淮动力、新研股份、一拖股份、吉峰农机。
- 中国转基因水稻受困产业之难
- 中国大豆进口交易损失惨重 三短板弥补迫在眉睫
- 小麦产需不足需矛盾显现 资源和效益约束加大
- 农药产能过剩等问题日渐凸显 行业急需革命性创新
- 木门行业市场快速发展 高端木门市场逐渐成型
- 尿素企业开工率不足7成 将开启“下跌”模式
- 托市收购形成粮价倒挂 国内粮价高于国外
- 牛肉价产业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转型升级
- 粮食产后损耗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重要因素
我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 增信机制创新亟待“
我国缝机产品出口额再创新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