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暴露

2014-12-10 15:36:4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中国银行业将继续看到不良贷款上升,且不良贷款到2015年下半年将达顶峰,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银行呆坏账增加。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则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下滑将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最大来源。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持续暴露,在三季度不良率攀升至1.16%后,后续走势如何?这轮不良贷款暴露会持续多久?一系列问题成为市场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

  近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4: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出了相关分析。《报告》称,预计今年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8277亿元,不良贷款率从9月底的1.16%升至1.23%。

  同时,《报告》认为,自2012年以来出现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还会持续4至6个季度,峰值或在2015年年中或年底出现,到明年四季度不良贷款率将升至1.52%。《报告》建议,商业银行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确保经济和银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不良率明年或触顶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恶化情况仍在蔓延,各商业银行不良率纷纷“破1”。三季报显示,从区域看,不良贷款开始从长三角地区向珠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扩散;从行业看,不良贷款由钢贸、光伏、船舶等行业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

  《报告》分析,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大增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集中释放;同时,由于美元升值预期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造成相关产品贸易企业、生产企业出现违约,导致不良贷款爆发;此外,“反腐”力度的加大引爆了一些个体、局部地区的风险事件,客观上暴露了相关信贷资产的质量问题。

  根据银监会数据,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7669亿元,比年初增加1748亿元,而2013年全年的不良贷款增加规模为992亿元。不良率也从去年四季度的1%,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04%,二季度达1.08%,三季度再次升至1.16%。

  “年初以来经济低位运行,产能过剩行业蔓延、房地产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问题日益严重,各种诱发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报告》据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将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中受访的商业银行人士认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还会持续4至6个季度,峰值将在2015年年中或年底出现;2015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压力依然很大,2016年以后会减轻。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依据相关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2015年四个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8973.21亿元、9715.73亿元、10506.57亿元和11347.37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29%、1.36%、1.44%和1.52%。
  
  不良率或被低估


  实际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在银行体系中的体现和反映。

  《报告》中多数受访者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主要是房地产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影响较大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良贷款压力大增的情况下,一些银行采取了一些延缓措施,对一些“准风险”或风险项目继续提供信贷支持,延缓风险暴露,这在客观上加大了信贷风险程度。

  《报告》调查显示,认为商业银行账面不良率“低估”和“大幅低估”实际信贷风险的受访者明显增多,其原因在于关注类、次级贷款的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较大。

  “银行可能存在风险缓释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的分类偏差对不良贷款进行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按风险大小分为五级,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类是不良贷款。”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认为,这种划分不够严格,分类标准宽泛,容易高估贷款质量,掩盖信贷资产的不良程度,导致不良贷款率被低估。

  《报告》称,商业银行之所以低估不良贷款率,主要出于业绩考核和监管指标压力。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剧增:一方面,不良贷款大量暴露,不良率飙升,迫使银行加大推包处置力度,这是“浮在水面上的”风险;另一方面,普遍低估、大幅低估真实信贷风险,这是“掩盖在水面下的”风险。

  资产包价格稳中趋降

  面对来势汹汹的不良资产,今年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清收和核销方面积极行动,仅上半年就核销了超千亿元不良资产。监管层此前也呼吁,探索打包转让等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多渠道化解不良贷款。

  《报告》中来自银行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单位今年处置不良贷款时更倾向于自行清收或向资产管理公司招标转让,处置动机主要是降低不良贷款率,推出的资产包价格预计整体相对稳定,偏于下调。

  一般来说,资产管理公司(AMC)获取不良资产主要通过商业银行集中邀标出售、向商业银行各分支行竞价等5种方式。《报告》调查显示,“商业银行集中邀标出售”方式占比已由去年的20%上升到今年的56%。同时,多数受访人士也认为商业银行今年出售不良资产的意愿较强。

  随着不良资产市场日益成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AMC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途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报告》显示,AMC处置不良贷款的途径包括债务重组、转让出售、拍卖、证券化,资产置换及资产租赁两种方式也开始被AMC采用。

  但是《报告》同时提出,影响AMC成功收购不良资产的因素较去年有明显变化,由于不良资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同业竞争激烈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同时,处置渠道日益增多、不良资产价格不合预期等原因也会对银行的出售意愿带来影响。

  与此同时,“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是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资产不再随时间简单升值,实现处置收益的难度明显提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认为,“仅凭借简单手段已难以取得收益,必须创新处置方式,更多地依靠投行手段。”

 

  中国在不良贷款激增的20世纪90年代末设立了4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CindaAssetManagementCorporation)。这4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1.3万亿的不良贷款从中国4大国有银行的账本上消除。

  资产管理公司以折扣价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买入不良贷款,然后解决这些不良贷款,并在这过程中实现盈利。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一方面就非常优秀,并推动该公司去年在香港上市。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报告中表示,中国商业银行更愿意出售它们的不良资产,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

  在不良贷款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国有“坏账银行”对其近期业务状况看好,但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同时也也面临着来自地方性银行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更多竞争。

  为了加速解决变成坏账的贷款,中国今年对5个地方政府亮了绿灯,允许这些地方政府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不一样,它们只能管理地方政府和公司的坏账。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31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中国展览馆分布及会展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会展市场结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详细]

5G商用预测 会不会取代4G和3G?

5G商用时间表科技日报:请您展望一下5G何时能够实现商用?三胜咨询分析师邦文:包括欧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详细]

创业投资火爆 商业策划应势崛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公司之间初步建立了良性互动机...[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