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证监会严打两融违规,暗示了什么?
2015-1-19 16:42: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今年1月16日,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结束。其中,证监会通报了12家券商的两融业务违规,并对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采取暂停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的处理。显然,从上述举措可以看出,证监会有意为当下的“疯牛”行情降温。
事实上,在近半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出现了罕见性的上涨行情。期间,股市累计最大涨幅接近70%,并一度突破3400整数关口。与此同时,以券商、保险、银行为首的热点权重板块更是出现了惊人的涨幅。其中,券商板块自低点启动以来,累计最大涨幅已经超过了200%!
值得注意的是,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最大动力莫过于长期备受冷落的两融业务。至此,结合沪港通的顺利“通车”,也直接提升了两融业务的助涨作用。
据数据统计,自2014年7月份以来,A股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而随着两融规模的剧增,其助涨功能也开始逐步展现。
其中,在2014年年初,两市的两融业务规模也仅有3400余亿的规模。到了去年上半年末段,两融业务规模已经达到了4500亿的水平。
不过,进入去年7月份,A股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却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其环比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由此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截至目前,两市的两融业务规模已经达到1.1万亿的水平,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数倍的增长幅度!
不可否认,两融业务对券商而言,确实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其中,开展两融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此,随着股市行情的不断火爆,券商在两融业务上的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对券商行业的整体盈利也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不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部分券商也开始着力提升自身的两融业务量,以此达到提升用户规模,增加两融业务收入等目的。此外,还有部分券商为了达到目的,有意大幅降低参与两融的门槛,同时还对部分到期的融资融券合约进行展期,由此提升了市场的潜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而言,不仅需要考虑其身处的市场环境,还得时刻考虑自身的交易成本。
按照正常的情况,参与者自身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了融资融券的年化利息,还包括了佣金、印花税、过夜利息、过户费等相关费用,累计涉及的交易费用相当大。至此,在沉重的成本负担下,也加剧了参与者的投机行为。
一般而言,两融业务对股市具有助涨助跌的影响。不过,当市场的两融规模出现了极度膨胀后,又将会给市场带来潜在的压力。若遇上极端行情时,还可能会引发市场发生严重的踩踏效应。
显然,这也是证监会紧急严打两融的关键点。
此外,针对此次证监会的突然袭击,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已有相关的检查动作。
去年12月份,曾有传闻称监管部门即将开启针对两融业务的例行检查,其中将涉及40余家券商,但随后即被澄清。
如今看来,该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之前一直以行业龙头著称的几大券商纷纷中招。显然,监管部门早在一个月前开始放出消息,有意测试市场的潜在风险,但经多次劝告后,就开始动真格了!
笔者郭施亮认为,此次证监会对两融的打击,一方面体现出管理层有意提升股市的“去杠杆化”进程,降低市场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管理层期望股市走出慢牛行情,而并非“疯牛”的行情。至此,借助对两融违规现象的打击,以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
2007年5月30日,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幕“530”暴跌行情。接连几个交易日的千股跌停走势,令不少股民血本无归。其实,在“530”事件之前,证监会早已对市场的狂热氛围给予了警告,但最终因多数股民不听劝告而沦为巨亏的局面。时隔近8年,这一幕似乎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前期狂热的股市,我们还能不听证监会的劝告吗?忘记过去就是等于背叛,股民要跟着政府意图炒股!
- 盛博:2015北京土地市场半月吸金284亿
- 易宪容:a股“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 徐明天:腾讯微信O2O要革阿里淘宝的命啦!
- 郭施亮:提防“黑天鹅”事件的突袭
- 徽湖:2015年中国楼市10大预测
- 郭施亮:三涨成品油消费税的背后
- 叶檀:中国没有抄到石油价格底
- 专家: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地位短期难改变
- 连平:有六大理由喊央妈降准
上海成立亿元级碳基金 相关概念股引关注
2014年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7万亿
上海平行进口汽车“闸门”或将大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