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存款保险制度来袭,狼来了吗?
2014-12-1 17:27:2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自1993年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我国对存款保险制度作出了诸多的准备。时隔21年,存款保险制度意见稿正式发布,此举意味着我国即将迎来存款保险制度。
据悉,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银行、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按规定缴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存款人利益可能受损时,及时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向存款人偿付受保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存款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普遍实施的、基础性的金融制度。目前,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早在1993年,即着手研究论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关问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实际上,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一大重要表现。在相关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生财务危机及临近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需要提供代为清偿等安排。对此,在当下的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将会为储户提供了一层安全性的保障措施。
显然,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际,无论对银行等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储户传统的理财方式造成深刻的转变。
至此,一边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需要缴纳一定的存款保险费用,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额外支出,促使银行承担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另一边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后,将会对50万元以下存款及50万元以上的存款进行区别性的对待。由此一来,拥有50万元以上的存款储户需要考虑一定的理财风险,或进一步加快了储户的理财方式转变。
不可否认,在当下社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的大背景下,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而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存款保险制度将会为储户增加多一份的保障,同时也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条必经之路。
可以预期,存款保险制度将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将是利率市场化的有力补充。
不过,在其推出之际,必然也会引发储户的担忧,或者会被认为是国家刻意摆脱救助包袱的一次重大尝试。但是,面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来袭,笔者认为,此举并非预示“狼来了”,而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一次重大性的改革,同时也会对相关领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存款保险制度有助推动利率市场化,为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空间。
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大环境下,将会逐步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局面,并改变以往社会融资成本过高的现象。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下的重要补充,也为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迅猛发展铺路。
其二、存款保险制度促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转型,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过去,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等形式获取巨额的利润。而在其拥有垄断特权的格局下,实质上也抑制了社会的创新发展,推高了社会的融资成本。
如今,在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必然会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实现本质上的转型。而在此环境下,未来传统金融机构将会强调服务与安全的竞争,而非凭借垄断特权的手段来实现暴利。
其三、存款保险制度来袭,预示了社会无风险利率进一步降低。
“两多两少”是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它,必须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长期特权垄断局面。
今年,是打破刚性兑付的元年。与此同时,随着余额宝鲶鱼效应的推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实现了“前高后低”的走向,基本符合部分成熟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运行趋势。
未来,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同时,实质上将国家的兜底责任进一步降低,逐步减轻这一沉重的包袱,以满足市场的合理化竞争。因此,这也为未来社会无风险利率的下降奠定了基础。
最后,从股市的角度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实质上对股市属于中长期的利好。
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将进一步促进存款的大搬家,同时结合信托等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未来将促使这些资金回流至股市,或者是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促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实质上对银行板块带来中长期的利好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虽说存款保险制度会因存款保险费用的额外支出而影响银行股的短期利润,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随着银行承担的成本压力增加,政策将会为其提供对冲的准备。而在高居不下的存款准备金率及年底疯狂揽存等背景下,实质上也加快了央行降准等预期。
除此以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其实也为上市银行带来了转型的契机。未来,上市银行依赖垄断特权牟取暴利的空间将大幅削减,而以服务为主导,增强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感及竞争意识的强化,将会为上市银行带来深刻性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郭施亮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来袭,并非“狼来了”,而是给市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总而言之,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垄断特权弱化了、市场合理化竞争强化了,而银行也回归了服务与安全的本质。此外,在社会融资成本日趋下降的同时,也加速了资金向股市的转移,利多股市的中长期走势。
- 盛博:李克强十大创业讲话解读
- 盛博:A股强势格局不惧跳水
- 叶檀:中国目前不适合征收遗产税
- 徐明天:中国房地产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
- 郭施亮:为何投资者对注册制感到恐惧?
- 牛刀:狂跌—人民币标的资产
- 皮海洲:别拿新三板不当市场
- 易宪容:央行降息实质是什么?
- 皮海洲:降息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