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完成 长江经济带将实现全流域通关一体化
2014-12-1 17:11:0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来自上海海关的消息,长江经济带12家海关在位于苏州的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进行最后的样单测试。随着测试完成,12月1日占全国近一半进出口业务的长江经济带,将实现全流域通关一体化。
据上海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报关单量占全国的47%。今年9月22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第一阶段改革在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合肥5个海关启动,通过建立区域通关中心,构建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长三角海关形成了一体化管理的机制和运行模式。
根据海关总署通关一体化改革的部署,如今,要将区域内原来的5个海关扩容至12个海关,即增加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这标志着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通关“12关如1关”,也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都能享受“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服务。
在12家海关集中进行最后样单测试的当天,新加入一体化改革的7个海关共测试报关单样单28份,重庆、成都和武汉海关还测试了6份特殊区域进境备案清单,充分试验了快速放行、口岸查验、转运分流等各种情况。
此次通关改革对进出口企业是重大利好。“通关一体化改革扩容到长江全流域有利于我们调整人力资源,重新布局。”和硕集团昌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物流负责人潘聪明介绍,和硕集团目前在长江流域的上海、江苏、重庆设有4家生产基地,实现通关一体化后,公司只需在上海组建大物流部即可服务集团的全部通关和物流业务,人力资源成本可下降近一半,物流成本可减少三成。
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多,业务量大,比如重庆海关关区90%以上的业务涉及特殊区域,成都海关70%以上的报关单来自特殊区域,长三角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也聚集着大量先进制造企业。之前,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转关复杂,物流成本高,这次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线进境业务纳入一体化改革后,企业可以省去从口岸海关到属地海关的转关手续,还可以自行掌握运输节奏,除海关布控查验的货物需使用监管车辆运输外,其他情况企业完全可以自行安排车辆运输,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上海作为口岸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凸显。据统计,2013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值的近九成来自长江经济带企业。上海海关王杰副关长表示:“上海海关作为通关一体化改革的牵头单位,将加强与兄弟海关的联系配合,一如既往为企业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做好海关服务。”王杰还表示,海关推进通关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强长三角“龙头”与中部“龙身”、西部“龙尾”的相互支撑,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第一阶段改革成效显著。在9月22日至11月21日改革实施的两个月间,长三角5关共接受一体化申报报关单562万票,经区域审单中心专业审结报关单17万票,异地审结7万票。
据统计,自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实施至10月底,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平台累计接受合肥海关关区申报报关单27769票,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区域通关一体化,不仅让企业通关效率大大提升,也使得企业成本大幅下降。据合肥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初步估算,区域通关一体化后的通关时间比改革前节约12~24小时,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通关成本也大幅降低。以在上海口岸出口的一体化货物为例,除查验外,电子数据申报、纳税、放行均在申报地海关完成,而出口货物可在申报地海关放行后的当天内进港,企业无需再到口岸海关办理二次放行手续,使整个口岸放行过程中手续费用较改革前节约近50%,物流费用可相应节约25%至30%。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惠及区域内外贸企业。合肥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通关一体化仅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通关一体化,不包含“区区间”(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区港间”(特殊监管区域和空港、海港之间)的通关业务,下一步合肥海关将积极建议总署将此类业务也纳入一体化模式运作。此外,合肥海关将加强一体化通关情况监控,开发监控系统,及时监控关区一体化通关运行情况;同时,保持与长江经济带各海关的常态化沟通和互动,做好和长三角各关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互联互通。
11月28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从12月1日起,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由长三角区域推广至整个长江经济带,长江中上游的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和昆明等7个海关将正式加入。这也意味着,至此,长江经济带涉及的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全部开始通关一体化改革。长江经济带报关单占全国海关报关单总量的近一半,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实施后,“多地可通关、多关如一关”的通关模式将覆盖全国海关近一半业务量。
- 机场民航和金融机构贵宾室仍开放
- 高速公路1年收费4000亿 资金流向哪里?
- 中国首次出口世界最高速米轨动车组
- 专家:我国航空工业有望超越俄罗斯
- 贵广高铁贷款年利息超30亿 盈利前景并不乐观
- 中国或将为印度建造首条高铁 建成长度世界第二
- 广州首家廉价航空12月起航 国内低成本不易
- 集装箱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抱团取暖
- 12月10日起全国铁路将再次实施新列车运行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