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油价“八连跌”,原油玩家斗法的背后
2014-11-18 17:22:2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90元和18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4元和0.15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1月14日24时。至此,油价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八连跌”现象。
回顾国内最近八次的油价调整,实际上是从今年7月21日开始实行的。而在随后的数次油价调整中,基本上是每月调整一次。其中,在10月份,我国还分别在10月17日及10月31日进行了两次的油价下调。
近两年,国内油价调整频率偏多,一方面,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却是得益于去年三月下旬颁布的新油价机制改革政策,大幅缩短了油价的调整周期及油价的调价限制。
油价连续下跌必然有利也有弊。但是,站在中国的国情来看,油价下跌还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油价下跌,以航空、航运为主的“耗油”大户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拥有私家车的老百姓也会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之一。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若私家车每月行驶1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每月节省的汽油开支约89元。因此,通过油价的持续性下调,实质上也属于惠及百姓的重要举措。
此外,站在国家的战略性角度来看,油价大幅下跌确实利于我国的整体性发展。就目前而言,中国属于石油的消费大国,而其对外依存度也达到60%以上。显然,我国可以借助油价下挫的契机大幅储备石油,大幅降低我国的综合耗油成本,同时缓解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以此促使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然而,任何事物都会有利弊两面。如果非得谈到油价下挫的弊端,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炼油企业。对此,在油价跌跌不休的大环境下,相关炼油企业的整体利润也会大幅缩水。
针对近几个月油价大幅波动的走势,笔者认为,油价持续暴跌并非偶然,而其背后或是一场原油玩家的斗法游戏。
据数据统计,在今年6月底,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最高价位达到107.68美元,也基本接近俄罗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原油价格水平。然而,经历近半年的下跌行情之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却探至近期最低的73美元,累计跌幅超过了30%。
与此同时,有数据表明,作为全球原油基准定价合约的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北海布伦特原油两大原油期货合约均逼近2010年9月份以来最低价格。
显然,油价的持续性下跌对以俄罗斯为主导的重要能源输出国构成极大的冲击。
近年来,欧美国家纷纷制定政策以制裁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此,多国也借助各种措施来实现打击俄罗斯经济的目的。其中,大肆压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提振美元等方式无疑成为制裁俄罗斯的有力手段。
一方面,以美国为主的核心大国凭借自身的霸主地位,让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命运始终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借助提振美元,大幅提升原油库存及促进页岩油等产业的繁荣来实现长期打击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目的。
显然,在多重压力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也难以摆脱大幅下挫的命运。因此,俄罗斯作为重要的能源输出国,而原油又是当地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于是,油价暴跌预示着其政府预算收入大幅减少,而其财政收支也无法保持平衡的状况。可以预期,一旦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恐将会对俄罗斯经济带来极其严重的冲击,甚至会引发崩盘的威胁。
就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分析,其下降趋势仍然相当明显。随着原油价格接近70美元关口,也或将引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调整原油产量的考虑,以此实现稳定国际油价的目的。
但是,笔者郭施亮认为,油价的持续下跌行为已经出乎了市场的预料。一旦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大幅下挫,甚至跌破70、乃至60美元的整数关口,则对于部分重要的能源输出国而言,可谓是致命性的打击。
- 邓浩志:税费补贴或再次拉升楼市成交量
- 郭施亮:沪港通来了,散户或遭到“血洗
- 皮海洲:沪港通是A股市场发展的里程碑
- 皮海洲:限买令为“疯牛股”兰石重装泼了
- 郭施亮:新退市制度施行,垃圾股哀鸿遍野
- 郭施亮:香港股民会把钱扔进A股吗?
- 姚树洁:解读习近平APEC峰会的三大底气
- 郭施亮:5809亿,如何解读这个历史天量?
- 皮海洲:沪港通呼唤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护航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