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43万吨战略油储首次公布:仅约为16天进口量
2014-11-24 9:33: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用。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最新发布的这篇不足200字的消息,也是我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的详细信息。
专家认为,公布战略石油储备的详细信息,表明了中国参与石油全球治理的意愿。
国家统计局11月20日宣布,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在四个地点储存原油1243万吨,约合9100万桶。
这个数字与几年前中国时任最高能源监管官员做出的非正式评估一致,但略低于西方许多分析人士的推断。
美国丰威咨询公司亚洲区总经理吴康(音)表示:“这跟新领导班子致力于面向市场和提高透明度有关。这是一个积极举措。”
不过,国家统计局没有透露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计划的二期或三期工程规模。那些储备地点有的已经竣工并装满石油,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之中。
《石油卫报》估计,中国已建成七个战略储备点,总共储油1.5亿桶。英国能源视线咨询公司称,中国在2014年已购买大约8700万桶原油作为战略储备,到年底可能会再增加2000万桶。
目前储量偏小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9000余万桶)。
其中,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50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398万吨。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52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378万吨。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30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217万吨。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32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250万吨。
在2007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之后,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建设正式提上日程。2003年~2008年,是石油工业诞生以来最长的一次油价上涨周期。
2007年12月,首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基地经过一年的试运行,通过了国家验收。2008年底,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四个项目全部建成,并且已基本完成国家储备石油的收储任务。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08年-2020年)》,国家石油储备二期于2009年初启动。2020年以前,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
不过,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1243万吨的原油储量仅约为16天的石油进口量(以10月我国原油日均进口量计),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储量应该相当于90天的进口量。相较之下,有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战略石油储备容量超过7亿桶,日本也超过了3亿桶。
尽管如此,社科院世界能源研究中心学者万军对记者表示,石油市场的定价机制相对透明,公布了储量数据后,我们的需求就更加透明,可以很快地反映到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也能反映我们的预期,尽管现在储量较小,无法像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库存数据一样对国际油价发挥那么大的作用,但是到2020年整个储备完成后,我国的话语权也将进一步提升。
二期基地西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起步比较迟。资料显示,“十五”(2001年~2005年)计划时,管理层才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2003年起,中国开始筹建石油储备基地。根据初步规划,中国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2008年时,国家能源局正式成立,根据当时的“三定”方案,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是能源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此时,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也被国家发改委划归国家能源局进行管理。
在一期储备基地布局沿海的基础上,二期建设的石油储备基地向内陆地区倾斜。消息指出,二期基地一共有8个,分别是天津、广东湛江、广东惠州、江苏金坛、新疆鄯善、新疆独山子、辽宁锦州、甘肃兰州。
由于地理位置优势,靠近产油国,新疆也是储备基地的理想选择。其中,由中石油承建的新疆鄯善原油储备库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库,总投资达65亿元人民币,全部完工后将建成800万立方米的库容。
二期基地向内陆倾斜的背后是我国石油安全战略西移的体现。万军表示,以前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是来自于中东、西非、拉美等地,这些原油的进口主要是通过海运,所以一期的基地都是建在沿海地区;现在,和俄罗斯、中亚国家之间的原油贸易越来越频繁,将来这些区域也会是我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所以在建设基地时也要考虑海上通道和陆上通道并举。
民企参与石油储备待解
2005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一路走高。2013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7%,市场预测称,今年的原油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升。资料显示,石油储备体系由政府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储备构成。但是,在我国,民企参与商业储备的步子此前迈得并不大。
2010年6月,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的资格招标举行开标,在总共入围的六家企业中包括了三家民营企业,但后来的消息显示,三家民企参与的情况并不顺利。
第二次的突破是在2013年时,商务部批准天禄投资集团所属的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和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原油仓储资质,这也是我国首个获批的民营原油储备库。
现在,在混合所有制不断推进之下,民资也迎来了更高层次的政策利好,在中央近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储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文件还提到,要扩大石油储备规模。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启动三期工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储备建设,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储备。
市场人士认为,在扫清体制障碍之后,民企参与石油储备也将成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有益补充。
种种迹象显示,围绕战略油储的棋局已博弈至中盘,失去先手的中国正欲乘低油价抢占“活眼”。但也正因为此,整盘棋的走向变得越发扑朔迷离、悬念迭起。
其中,第一个悬念就在于,中国的下一“子”——二期战略油储项目将“落”在何方?
另一个悬念就是,中国如何在不利的盘局中“取势”——即油储建设的战略步骤?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石油供应的保障程度,更关涉到国际石油市场的一举一动。
而最大的悬念还在于,哪几枚“棋子”将搅动中国战略油储的整个棋局?能源战略专家指出,无论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革命”,还是中俄之间的“贷款换石油”谈判,都可能给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事实上,和广东有着同样心思的地区不在少数,包括新疆、河北、陕西、甘肃在内的多个内陆省份都在争相进入二期战略油储的大名单。由于二期的储备总量超过一期两倍有余,其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税收贡献十分可观,各地因而趋之若鹜。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进入阿联酋市场
- 发改委:汽柴油价每升分别降0.14元和0.15
- 国内油价熊市未尽 本周五或迎八连跌
- 国际油价大跌 中国进口量连续三个月递增
- 广州石化化工板块连续第14个月保持盈利
- 石油价格“僵持战”已经打响 谁会先眨眼?
- 明年1月1日起山东将全面供应国Ⅳ标准柴油
- 缺乏话语权 我国天然橡胶进口存在隐患
- 原油市场打响价格战 业内:必然跌入熊市漩涡
非农建设用地入市方案最快年内出台
2014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是去年两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