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未改变
2014-11-21 16:56: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与此同时,本周11月15日-21日公开市场上共有400亿元资金到期,其中,11月18日、20日各有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到期。也就是说,1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延续中性对冲策略,实现零投放。
实际上,据统计,此前五周内,公开市场每周到期资金量均为400亿元规模的正回购,央行均采用“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来对冲,使得此前五周公开市场均为零投放/回笼。
从市场资金面来看,虽然新一轮IPO申购可能对资金带来一定波动,但整体来看,仍相对宽裕。11月1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品种几乎全部小幅下跌,且维持在低位,显示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尚未改变,流动性也相对充足。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短期来看,资金面相对较宽裕,“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可能还将继续,中标利率值得重点关注。
今年三季度中,根据短期流动性供求复杂多变的特点,央行适时将正回购操作期限从28天期缩短至14天,同时14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先后两次分别下行10BP和20BP,既实现了对市场预期的有效引导,也有助于促进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
在降低广义社会融资成本上,下调公开市场正回购利率,即通过降低银行同业融资成本,进而降低银行资产端利率。
不过,国信证券宏观研报指出,这一途径存在两个较大障碍:没有短期流动性的注入,只是调低正回购利率并不能持续压低货币市场利率;即便货币市场利率切实降低,由于同业在银行资金来源中占比较低,对于降低银行总体负债成本贡献有限,从而也就难以有效传导到资产端利率的下行上。
在此分析基础上,国信证券认为,央行公开市场上的价格操作,其信号意义高于实质意义;如果没有相应的数量工具配合,单纯下调回购利率效果非常有限,难以单独成为一个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并对此提出建议“明年PSL向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并将按揭贷首批纳入合格抵押品框架。”
- 互联网金融平台近期扎堆推出“首付贷”
- 澳洲离岸人民币市场扫清障碍
- 万达将赴港上市 王健林或将重返中国首富
- 沪港通降至“冰点” 交投继续回落
- 1.6万亿元IPO洪峰将来 央行选择开闸“放水
- 沪港通首秀“南冷北热” 外资扫货路径起底
- 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 国企改革加快进行
- A股涨势是否可靠?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
- 沪港通268只港股通标的全扫描 六大机会不容错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