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保基金将再增资千亿 地方积极引进
2014-11-24 9:08:4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有望突破1.3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发展当地的基础建设和民生项目。
昨日(11月23日),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山东省将试点委托全国社保基金会投资运营1000亿元养老保险资金,这一数字加上目前理事会管理的1.24万亿元基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将突破1.3万亿元。
全国社保基金将再增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人社部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都简称为社保基金,但二者性质并不相同。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五项社会保险的当期收支以及部分积累,而社会保障基金属于战略储备基金,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求,弥补因为养老制度转轨带来的养老金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除广东外,山东省也将试点委托全国社保基金会投资运营养老保险资金。山东省人社厅厅长韩金峰此前表示,山东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山东省的千亿养老保险资金到账,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基金资产总额将由现在的1.24万亿突破1.3万亿元。
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社保基金共开展了44个信托贷款项目的投资,累计投资金额845.8亿元,借款人主要为承担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任务的中央、省、市大中型国有企业。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投资简况》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社保基金信托投资法规上线约为600亿元,目前还有190多亿元的额度,将主要投资于政府重点支持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以及政府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引进社保基金进行基础建设仍有不小空间。
地方积极引进社保基金
在诸多参与引资的省份中,甘肃与天津颇为积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甘肃省日前已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功引进30亿元资金,用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甘肃方面称,“这是甘肃省首次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引进和利用全国社保基金,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
与此同时,天津也在紧锣密鼓加强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合作力度。据记者了解,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赴天津市考察调研表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加强与天津的务实合作,通过信托贷款、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为天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表示,社保资金性质的长期性意味着可以承受一定的波动风险,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内努力提高超过比较基准的长期收益率,而不是局限于追求短期的绝对收益。“只追求短期内养老基金资产的绝对保本,不注重提高长期回报,有可能埋下隐患。”
事实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目前累计投资收益额已达4187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社保专家表示,政府主导的基建和民生项目风险相对较低,周期长、收益稳定,符合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要求,在发达国家已有成功先行经验。不过,推动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放松当前僵化的基金投资运营限制,建立集中高效的投资管理体制,在安全性前提下由间接投资入手、逐步过渡到直接投资领域。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加强与天津合作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近日赴天津市考察调研。在听取蓟县新城保障房项目汇报后,谢旭人表示,蓟县新城项目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建设、产业引进工作,不断提升城市价值,努力实现保障房项目资金整体平衡。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方和信托公司、担保银行要紧密配合,强化保障房项目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关,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依法合规用好资金。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和市长黄兴国会见了谢旭人一行,并就加强天津市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合作进行了交流。黄兴国表示,多年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天津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特别是在示范小城镇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给予天津有力支持。希望继续加大在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方面合作力度。
谢旭人表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加强与天津的务实合作,通过信托贷款、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为天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IPO堰塞湖待解 谁能搭上最后一班快车?
- 央行下调存款基准利 2年来央行首次降息图解
-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未改变
- 互联网金融平台近期扎堆推出“首付贷”
- 澳洲离岸人民币市场扫清障碍
- 万达将赴港上市 王健林或将重返中国首富
- 沪港通降至“冰点” 交投继续回落
- 1.6万亿元IPO洪峰将来 央行选择开闸“放水
- 沪港通首秀“南冷北热” 外资扫货路径起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