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国际金价跌至四年新低 黄金泡沫挤尽

2014-11-17 10:43:5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步正常化,支持美元走强,这将为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金价持续带来下行压力。此外,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量同比下滑2%至929.3吨,也将对金价走势继续构成利空。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下挫,目前已跌至四年新低。去年刷新购金记录的中国大妈,并未再度疯狂抄底,而是捂金待涨。

  当前,在美元升值背景下,被称为“乌鸦嘴”的国际投行几乎一致看空黄金市场,狂呼国际金价“没有底线”。而背后,印度、美国等国“大妈”却步“中国大妈”后尘疯狂吸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央妈”也大肆进行囤金。如今,已经跌破国际平均成本的金价,真的没有底线了吗?即将进行的瑞士“黄金公投”能拯救金价吗?

  “大妈”捂金待涨

  盯着天天涨的A股,宇文玲却只能守着家里的五根金条。在北京刚刚工作两年的宇文玲,在去年金价暴跌时把十几万元储蓄全用在了投资金条上。

  回想起来,宇文玲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4月份金价甫一暴跌,就陪着长辈去菜百买金银首饰,当时长辈们也非常支持,说“金价涨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下跌有机会”,在金店服务员的分析指导下,一口气买下了五根100克投资金条。

  “之前也没了解过黄金市场,只是觉得很划算,然后想着金价很快就会涨起来。”宇文玲说,投资黄金前自己也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高但也比较稳定,去年买金条的时候,还觉得是捡了便宜,但计算下来,投资金条已经亏了差不多30%,现在卖也不是,只能拿着捂着等金价涨起来。

  宇文玲说,现在来看,其实买点金银首饰是很划算的,把钱都拿去投资金条有点盲目。

  王雨轩是宇文玲的同事,也和宇文玲有同样购金经历。王雨轩告诉本报记者,自己起先投资银行“账户金”(也称纸黄金),但由于其交易成本过高最终选择在金价大跌时购入数根投资金条,但现在发现实物黄金投资也有弊端,不可以双向交易,即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

  稀有的黄金以良好的流通功能和避险属性备受“大妈”欢迎。2012年之前的十年,是黄金的“黄金十年”,国际金价一路狂飙至每盎司2000美元附近,以至于人们习惯认为黄金“只涨不跌”。

  通常在黄金价格下滑时,“爱捡便宜”的中国买家会蜂拥而入,从而令金价止住跌势。2013年上半年,国际金价一反常态暴跌近27%,中国大妈出手抢购黄金,完胜华尔街资本大鳄一战成名,《华尔街日报》甚至专门为此创造了“dama”一词。

  不过,情况现在有所不同。目前市场的下滑使得黄金比两年前的价格下跌了超过三分之一,11月6日最低跌至每盎司1130.4美元。此前,纽交所交易员MarkOtto发布微博,调侃中国大妈称:“黄金遭遇重创,大妈去哪里呢了?她们一定是去买别的东西了。”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黄金消费量754.8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量减少205.76吨,同比下降21.42%。其中黄金首饰用金581.38吨,同比增长0.45%;金条用金119.42吨,同比下降62.58%。这也意味着,随着金价下跌,金银首饰“刚性需求”仍有增长,而黄金“投资需求”受到金价暴跌抑制。

  另外,不同寻常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黄金交易平台,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价格对比全球基准价格,溢价已经变为折价,这凸显中国对实物金需求疲软——由于中国所有的实物黄金交易都会经过该交易所,因此可视为反映中国投资需求的可靠指标。

  “央妈”出手囤金

  在中国大妈们顾虑重重之际,印度大妈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央妈”开始出手。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投资总监董事刘中光告诉本报记者,印度市场在第三季度金饰需求达183公吨,增幅为60%,去年三季度印度金饰需求表现极为疲软,因为印度出台了限制黄金进口的相关政策。

  据世界黄金协会(WGC)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俄罗斯购买黄金115吨,其中第二和第三季度合计购买了109吨,超过了此前两年全年的购买量。第三季度的购买量(55吨)更是占全球央行净购买总量的59%。

  与此同时,各国央行也在纷纷增加黄金储备。虽然各国央行在2014年第三季度共买入92.8吨黄金,同比下降9%,但这是全球央行连续第15个季度成为黄金的净买家。在过去的7个季度中,其中6个季度央行需求量达到100吨左右,这是自2010年以来非常显著的增长。

  “背后的原因有各国央行继续推进减持美元的多元化资产储备,以及持续地缘政治危机。”刘中光说,央行依然是黄金的重要购买者,在诸多经济与地缘政治创伤依然未愈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再度向黄金寻求庇护及分散储备配置。

  业内专家则指出,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举动,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持续宽松下的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可能造成对本国市场的冲击,并非是看好黄金后市的价格。而在黄金价格持续下跌之际,央行购买黄金的行为只能视为未来国际外汇储备多元化而进行的正常行为,但央行购金行为并不能刺激机构和居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因在美元实际利率未来逐步上升和低通胀下,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很高。

  对此,新华财富首席研究员关威表示,全球央行持续购金期间,黄金市场既经历了牛市阶段,也遭遇了熊市,与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相比,各国央行对于黄金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在调整黄金储备时,更多是从政治、外汇储备结构、资金安全等长期因素考虑,而非通过价格波动博取利润。

  金市“泡沫”挤尽

  显然,金价下跌风险扫了中国大妈的买兴。上海一位私募机构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不少重要指标来看,黄金可能已经被“超卖”,跌破成本线之后,供需基本面在金价涨跌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金饰需求旺季到来之际反弹可期。

  该人士认为,黄金作为一种财富象征,也是一种对冲通胀的工具,去年中国大妈大幅抄底,各地出现抢金潮,这背后隐含的是中国投资品的缺乏,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购金的中国大妈会持续存在,只是不会那么集中、明显。

  近期,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表示,考虑黄金作为各国政府所执行政策之外的“货币价值”,目前状况下,黄金是保值的好去处。

  但由于美联储即将进入加息周期,这种背景下,国际金价的“底线”在哪里,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商品价格的底部衡量标准是其生产成本线。不过,悲观者分析认为,尽管市场认为金价已经跌破实际生产成本,但决定黄金价格的在于投资需求,从历史数据来看,黄金可能会回到2008年美联储实施QE之前的水平,即800-900美元/盎司,如果通胀不起来的话,价格有可能更低。

  此外,看空者还表示,决定金价走势因素在于黄金的投资需求,并非实物需求,即便年底印度金饰需求大幅增长,对黄金而言并没有很强的提振作用,特别是中国作为最大金饰需求国的需求在下降,几乎冲抵了其他国家金饰需求增长带来的利好。

  关威告诉本报记者,金价下行趋势愈发明显,随着金价的持续下跌,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临近,未来实物金需求可能有所回暖,并对金价起到一定的支撑,但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黄金出现趋势性翻转的可能性不大。

  而乐观者认为,当前金价已经跌至底部,投机客已经逐渐淡出市场,泡沫几近挤尽,虽然在宏观背景压制下,金价短期难以回升,但继续下跌的动能显然不足。

  在境外异常火爆的黄金ETF,是追踪现货黄金价格波动的金融衍生品。一直以来,境外黄金ETF持仓变动是国际金价的重要风向标。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年初至今全球黄金ETF减持仅为84公吨,而去年同期的减持规模则是699公吨。

  11月30日,瑞士将进行“黄金公投”,表决本国黄金储备占比是否可以提升到20%以上。如果瑞士公投通过,瑞士要买入的黄金量可能在1500—1800吨,这将在未来5年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世界黄金年产量的7%—10%。据荷兰银行预计,若瑞士公投获得通过,将很有可能扭转黄金疲软态势,可能推动黄金上涨17%。

  受“黄金公投”影响,上周五(11月14日)纽约金价快速攀升,最高接近每盎司1193美元,较日内低点高出40余美元。

 

  近年来,中国银行陆续推出了多项产品,包括“账户贵金属”(黄金、白银、铂金、钯金)、“双向宝”、“贵金属T+D”等。这些产品各有特色,又相互补充,为广大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提供了完备工具。不过投资者也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产品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中国银“纸黄金”、“纸白银”、“纸铂金”和“纸钯金”等,是指个人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的账户贵金属交易。其优势在于为投资者省去了存储、鉴定和变现的成本和手续,投资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赚取收益。

  过去几年,贵金属牛市为不少账户金客户带来了丰厚收益。和其他衍生产品相比,账户金原理易懂,操作更为简单,在看涨“做多”的过程中优势明显。在目前贵金属价格“跌跌不休”的情形下,建议短线投资者暂且谨慎操作,在反弹趋势未明前观望或者轻仓试探;长线投资者则可以适当买入,作为资产多样性配置的一种方式。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88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创业投资火爆 商业策划应势崛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公司之间初步建立了良性互动机...[详细]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形势及投资潜力分析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详细]

气体检测行业五力模型分析与投资前景展

各种气体检测仪表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时期。相对于近几年仪器仪表行业20%以上的市场增长速度...[详细]

减速机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机会分析

随着国家对机械制造业的重视,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改造、场馆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开工,减速机市场前景看好...[详细]

中国保健品市场容量及供需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市场将有成倍的增长潜力。作为国务院确立的健康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国内保健品行业,每年...[详细]

[三胜咨询]智慧城市:政策大力扶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