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着:央行降准绝不会成楼市兴奋剂
2015-2-6 16:15:1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方政府纷纷调整对房地产的政策。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也给个人购房贷款松了绑。但是房地产投资依然谨慎,2014年12月数据显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多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放缓,仅为10.5%,(2010年的同一数据为33.2%)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率同比下降7.6%、销售额同比下降8.3%。只是一线城市房价在去年底之前有所止跌回稳。
而这次央行降准,很多房产专家称之利好,这一方面是当前整体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比较紧张,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极缺钱的开发商业来说是好消息。估计从银行贷款的难度降低了,融资成本也下去了。另一方面,对于刚性购房贷款者来说,降准是释放流动性给银行,银行拥有更多的可贷资金,那么房贷8折至85折可能会重出江湖,届时贷款成本降低不少,更有利于购房者投资置业。
而笔者认为,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降息、降准潮的开启,无一例外都能够带来成交方面的明显拉高。例如2011年12月降准后一周成交基本持平,降准后一月成交放大22%。而这次降准对楼市的影响可能会在节后释放,但是未来楼市的大趋势很难出现逆转,预计此次降准之后,一线城市成交有所上升,三四线城市仍然不会有起色。
首先,本次降准主要是因为各项经济数据不景气。PPI指数比GDP指数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PPI由年初的-1%左右到年底的-3.3%,很明确的显示出经济的下行趋势。而统计局公布的12月全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8%也是他判断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重要依据。
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无论是煤炭、化工、钢铁、水泥等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制造企业普遍利润微薄,甚至连上市央企都有30%出现亏损。权威机构预计,今年广大中等收入群体工资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大胆透支未来,将大量贷款用于住房消费呢?或许有刚性需求群体会拼一下,但是改善型需求入市将更加谨慎小心。
再者,从表面上看,央行此次降准将释放7000亿到9000亿元的资金。但是央行降准并不是为了让房价飞涨,而是想更好的惠及实体经济、三农领域、重大工程设施投资。所以真正能流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究竟会有多少,难以估算。更何况,现在经济不景气,不良贷款率急骤攀升,商业银行也不太愿意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房地产市场。所以央行降准即使能压低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但信贷市场的利率却仍可能高高在上。
其三,2014年四季度中国资本项目逆差900多亿元,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占款收缩,并且在去年12月出现了1200多亿元的负增长,随着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增加,未来几个月外汇占款仍将出现趋势性下降,央行现在降准只是不希望银行在春节前后发生钱荒,造成系统性金融危机。所以资本流出金额与本轮降准效应早已基本抵销,只能对楼市复苏产生心理预期,而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最后,降准难以扭转楼市调整的整体局势,特别是对于商品房待售面积居高不下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以价换量仍将是房企的主要营销策略。而且经过去年的楼市调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也将更为审慎,因此三、四线楼市价格迅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受降准影响一线城市成交或将会有所反弹,但是碍于限购政策的存在,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本轮降准究竟能否逆转楼市现状?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存在,整体经济数据勘忧,说明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职工的收入增长前景并不乐观,这将会把更多改善型购房群体阻挡在外。央行降准意图惠及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提前偷着乐,似乎有点瞎开心。更关键的是,各城市住宅“库存化”将是常态,就目前的成交水平,想让房地产惊天逆转的可能性并不大,今年各城市房产仍将按原有的调整趋势走下去。
- 叶檀:土地出让金创新高 地方财政仍难过
- 郭施亮:央行降准,A股会启动第二波升势吗?
- 牛刀:降准是项过时的泡沫游戏
- 郭施亮:创业板,请继续诡异下去!
- 牛刀:卢布崩盘对中国没有影响吗?
- 不执着:阿里在美面临集体诉讼意味着啥?
- 易宪容:民生银行“大地震”会指向哪里?
- 皮海洲:阿里工商“最贵口水仗”打出多输格局
- 郭施亮:金融反腐恐引发股市大地震
国药一致入选首批央企混改试点
2014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1.6万公里 居世界第一
国产数据库现状:短暂窗口期 启航难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