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2015年车企新一轮争夺战拉开序幕

2015-2-5 14:39:0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349万辆,继续高居全球第一。有关方面对2015年国内汽车平均销量增速预测为10%,以此计算,201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84万辆。也就是说,今年国内车企产能与销量预期差额为1016万辆。不过,业内人士目前还不赞同过剩说。中汽协有关专家就表示,当前汽车企业库存肯定是高的,应该引起行业的重视和警惕。但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规划非常复杂,部分企业库存高企,但有的合资车企产能却还严重不足,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尽管离羊年春节还有两周的时间,但以自然年作为销售业绩考核的车企们,已经纷纷发布了2015年的销售计划,开始新一年的忙碌和奔波。

  2014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达到2350万辆,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必定超过2500万辆。其中,在2014年的前三强中,除了一汽大众制定相对保守的185万辆的目标外,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纷纷将目标剑指200万辆,新一轮的冠军争夺战已然拉开序幕;去年高歌猛进的法系车继续制定高于行业增幅的目标;去年年底因为经销商闹“革命”的豪华车企,纷纷调低了对于今年的市场预期;而去年没能完成任务的多数日系车企和自主品牌,则大部分制定了更为保守的销量目标。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残酷的车市中,怎么样才能获得生存的独家秘笈呢?

  大众强势地位还能保持几年?

  如果把2004年经历的“黑五月”看作大众在中国发展的低谷的话,大众用了整整10年时间,完成了从低谷向波峰的发展过程。

  当然,2014年不会是波峰的峰值,尽管这一年,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包揽了年销量前两名,分别达到178万辆和173万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南北大众的销量还将继续增长,但销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影响力和口碑的提升。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大众在华经历了DSG事件、速腾断轴事件以及一汽反腐风暴等重重事件的打击。特别是前两个事件的持续发酵,让很多消费者对大众汽车的信赖和口碑都降到了冰点。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消费者的口碑就好比种树,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可能需要百年时间,但毁掉它仅需要一瞬间。

  无论是南北大众还是大众中国,都极力要将这个“蚁穴”弥补好。虽然裂痕已经出现,但“祸兮福之所倚”,经历了这么大的教训之后,大众或将洗心革面、补齐短板,变得更加有竞争力。毕竟,速腾依然是单车销量排行榜的冠军,大众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短时间内也很难有竞争对手能企及。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众无论是产能布局、本土化能力还是经销商的广度深度等,同样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对于南北大众来说,能不能拿销量冠军已经不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相反,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才是最棘手的难题。

  日系最艰难的阶段是否过去?

  说日系车是中国合资品牌中最大的输家,恐怕大家都不会有疑义。2014年,众多日系合资车企中,除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长安马自达完成销量目标,包括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日产等在内的日系车企均跑输大盘,甚至没能完成各自的销量目标。因此,2014年日本品牌在乘用车和轿车市场的份额分别下降0.6和0.9个百分点。

  今年,日系车企纷纷调低了对市场的预期。东风日产2015年的销量目标是100万辆,比去年的110万辆目标还降低了10万辆;丰田今年在华的目标为110万辆,比去年的103万辆仅增长6%。

  政治因素只是影响销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近年来保守的战略,使其逐步丧失竞争优势。比如过去几年是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发展如火如荼的几年,但日系车企却坚持认为自然吸气和CVT发动机更适合中国的路况。尽管这可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但消费者并不埋单。同样,在新能源的发展路径上,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才是新能源车,混合动力只是节能汽车。但丰田和本田还是一意孤行,将大力气放在混合动力上。这种做法很难说不对,但肯定不讨巧。

  一位在日系车企工作的中方高管认为,日系车企普遍是家族企业,因此更看重的是基业长青,而不是一时的得失。用这个视角来看待日系车企的种种表现,就不会那么难以理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丰田在全球的销量依然超过大众,位列全球第一。

  赢得了全世界,唯独失去你。这样的感觉,不知是苦还是甜?
  
  韩系美系法系“闷声发大财”


  把韩系、美系和法系放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篇幅问题,更是因为三者的共通点。

  去年,北京现代完成销量112万辆,将第四名揽入怀中,并确定了在第二阵营中的领先地位。2015年,虽然北京现代将目标保守制定为116万辆,增长率仅为3.5%,但“北现速度”已经很难被超越;美系中的长安福特同样增长很快,继2013年高速增长60%之后,2014年继续增长18%,成为车市最大的“黑马”;法系中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也快马加鞭,去年8月把年度目标从65万辆提升至70万辆后,还是超额完成。今年,神龙汽车公布了年销80万辆的目标,其中,东风标致品牌45万辆,东风雪铁龙35万辆。

  这几个品牌能够“闷声发大财”,说明中国汽车已经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不再人云亦云,而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和预算来理性考虑,这也是中国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当然,对这几个品牌来说,继续挖掘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品牌特性,仍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否则,品牌力难以支撑如此大的基盘,快速增长就可能昙花一现。

  自主品牌加速两级分化

  “两级分化”是自主品牌在过去一年的关键词。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优秀的自主品牌和落后的自主品牌加速两极分化;二是在自主品牌中,轿车和SUV市场的表现两极分化。

  在过去一年里,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万辆,同比增长4.1%,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1%,仅为38.4%。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为277万辆,同比下滑17.4%;SUV销量为55万辆,同比大涨50%。

  具体到各个品牌,包括长城、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销量有所下滑,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其中,长城的年销量目标为89万辆,实际销量为73万辆;而长安、传祺等品牌则出现大幅增长,其中长安销售54万辆,增幅达38.5%。此外,还有一些诸如众泰、华泰等小众品牌,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这些品牌,已经错过了中国汽车野蛮生长的原始阶段,注定面临被兼并或者重组的命运。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丛林法则已经开始在自主品牌中生效。

  豪华车企风光不再

  销售动辄上百万元的豪车,却还哭着喊着亏损要补贴,这样的场景似乎非常难以想象。然而,却真实地发生了。

  首先“揭竿而起”的是宝马经销商,最终以宝马发放50亿元的“大红包”收场;心虚的奥迪、奔驰和英菲尼迪,也先后以补贴的名义给经销商发放过年的“大红包”。豪华车企不是“活雷锋”,发放“红包”也不是因为有钱就任性,而是因为,目前经销商普遍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单车价格下滑太多,导致卖车亏本;二是压库严重,最终库存成为压倒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销商的困境,其实是豪华车企困境的一个缩影。经过过去几年快速发展,豪华车的销量普遍翻了好几番,但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价格的无序竞争再加上中国政府的“八项规定”和反垄断措施,让曾经过惯了好日子的豪华车企风光不再。

  当然,这样说是“纵向对比”,而不是“横向对比”,否则非得气死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日系车企和自主品牌。既然价值回归是大势所趋,那么,豪华车企和经销商们就不要再想着“躺着挣钱”,只要站起来,过过“中产”的日子总是有的。毕竟,中国市场有1亿多的汽车保有量,这些车终究要面临升级换代,因此,豪华车企依然“钱”景广阔。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整体上还处在一个可控的区间。大部分车企特别是合资车企的实际产能利用率都在80%以上,这是比较健康的区间。但他也表示,因为车企谁也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产能竞争也就容易陷入盲目,一旦汽车产能利用率不到70%,那就必然引发亏损。按照现在的规划,到2018年,我国的汽车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以上,而销量如果不能达到2800万辆,产能利用率就将低于70%。

  因此,冷静分析车市走向,合理规划产能与销量预期,对车企来说,很不容易,但却是健康发展的有序之道。

  今年,我国汽车销量可能只有2500多万辆,产能却将达到3600万辆,有没有过剩?车企是该冷静分析车市走向,合理规划产能与销量预期了。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81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