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民生银行“大地震”会指向哪里?
2015-2-3 17:09:5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不过,在本文看来,这次民生银行“大地震”所暴露出来的金融业腐败的问题,肯定是触目惊心的事情。因为,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看上去是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实际上完全是由政府权力主导下进行,政府权力对金融业管制无所不在。试想,如果金融市场这样运行,国内的金融市场岂能不会为政府权力的腐败的“重灾区”?
比如,3.27国债事件基本上是权力博弈的结果;而2005年7月重大汇率制度改革宣布之前,外汇市场出现巨量的交易;许多重大金融政策公布,股市都会事前反映等等。这些在中国看上去是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实际上都可能与权力的腐败有关,否则这些事前的交易岂能如此神机妙算?
国内平常的金融市场交易会如此,那么中国的金融组织的人事安排及公司运作更会存在更多的权力寻租的空间。因为一则当前的国内金融机构基本上是以国有为主导,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都是如此,而这些国有金融机构的主事者,很少是由市场的方式来选拔,更多的是由相关的组织部门来任命,或必须经由相应的组织部门来任命。既然这些金融机构的主事人是由相关的组织部门来任命,因此,这些人进入各个金融机构主事,他们不是对这些金融机构股东负责,而是对任命他的组织部门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金融机构的主事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岂能不利用其手中的权力进行各种钱权交易?加上监管者有时也同流合污,对这些人的监管,现有的法律也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这就为国内金融机构的主事者贪污腐败创造了条件。
同时,由于金融业是国有为主导,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具有绝对权力,这不仅表现为金融资源的直接管制,也表现为政府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政策性资源,从而保持金融业轻易地赢利。比如,中国的银行业为世界同业赢利最好,并非银行主事者经营努力之结果,而且更多的是政府管制及政策性资源的注入的结果。这不仅为钱权交易提供更大寻租空间,也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都想进入金融业。对于管制下的中国金融业来说,外部资金涌入同样是权力寻租的重要的方式。因为,外部资金进入金融业都得通过各种审批的方式进行。早些时候,各种资源都涌入房地产市场,而当前各种资源都涌金融业,道理就在于这里,因为这里获利更容易。因此,说当前国内金融业是腐败的“重灾区”一点都不为过。如果中纪委的反腐向金融业深入发展,许多大案要案都会暴露出来。所以,说民生银行“大地震”将揭开金融业反腐序幕,道理就在这里。
但是民生银行的“大地震”肯定会引发国内金融市场、国内及香港股市的巨大震荡。这不仅会引发民生银行的股票大跌,也会动摇国内外投资者对国内银行业的信心。由于银行业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中占有绝对权重,如果投资者对国内银行业没有信心,全面抛售银行业及金融业的股票,那么国内股市及香港H股的银行业的股价可能血流成河,股价快速下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股灾,甚至于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对此,领导层是不愿意看到。因此,这次民生银行的“大地震”,政府仍然会把其反腐范围限制在个别事件上,而国内金融业的反腐序幕还得在成熟的时候拉开。
更何况,当前国内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将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破灭、影子银行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暴露、国际市场剧烈震荡等冲击,对此处理不当随时都可能引发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估计如佳兆业事件一样,也会把民生银行“大地震”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 皮海洲:阿里工商“最贵口水仗”打出多输格局
- 郭施亮:金融反腐恐引发股市大地震
- 牛刀:人民币下跌空间已被强行打开
- 姚树洁:毛晓峰民生银行的成功与衰变
- 中央军委巡视组将进驻海空军武警二炮
- 叶檀:叫停打车软件是懒政
- 牛刀:中国经济严寒的冬天正在到来
- 郭施亮:官商掐架,淘宝该低调了!
- 郭施亮:被妖魔化的“高送转”
“一带一路”建设再扩围:沿海大港或被纳入
145家上市央企两成预亏 倒逼国资改革
22家药企出京 企业依旧保留北京身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