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叶檀:石油大战 谁是最大的赢家?

2014-12-29 17:08:1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国际石油市场今年以来风波不断,上半年,在利比亚、乌克兰和伊拉克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还在一路高歌猛进。随后风云突变,随着地缘政治因素缓解,国际油价即转入下跌轨道,而在11月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不减产之后,国际油价跌势迅速加剧,美国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近50美元关口。

 

  石油市场处于巨大的漩涡之中,今年迄今为止,全球石油价格下跌50%左右。热门猜测是,明年市场会如何,谁是最大的赢家?

  目前的阴谋论包括,石油价格战是美国与沙特针对俄罗斯的阴谋,是沙特针对美国页岩气的阴谋,是美国扩展新能源的阴谋,上述种种结论能在bloomberg、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知名杂志上找到相关文章与证据。

  贝莱德首席投资策略师杰弗里·罗森博格认为这并不是阴谋,而是市场的自然演变。原油价格下跌归因于三个简单原因,需求、供应和美元。除美国外,全球经济不振,制造业大国德国、日本疲于应付国内通缩。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经济结构处于艰难的转型过程之中,油价下跌是全球制造业收缩的结果。

  不仅如此,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在进行消费税改革。日本是为了应对庞大的债务,决定从今年4月1日新财年开始上调消费税,在短期内对日本的消费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日本央行12月22日的报告,到目前消费税影响才逐步消失: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上调消费税后续需求下降的影响将逐步削弱。同时,在海外经济体逐步复苏的背景下,日本出口料将温和增长。虽然近期日本出口显现一些疲软迹象,而商业固定投资因企业获利改善而进一步温和增长,公共投资也已经基本稳于高水平。

  中国同样如此,在国际油价下行时上调成品油消费税,致力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今年8月,《中国经济周刊》披露,政府和学界普遍认同,把目前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几个消费税品目逐渐转移到零售环节征收,代替营业税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在短期内,会对消费构成一个的压力。

  油价下跌的另一个背景是新能源的崛起,美国页岩油发展,推动美国原油产量较低约500万桶到2000年代中期的30年高位约870万桶。欧盟致力于推进新能源,今年,欧盟领导人通过了一揽子关于气候和能源的措施,包括到2030年前应比1990年的排放量减少40%,确保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达到27%,能源效率提升27%等。

  产油国未能达成减产妥协,12月22日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表示,沙特阿拉伯已经说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相信,不管价格跌到什么程度,降低产量都不是符合该组织成员国利益的做法,“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没有什么关系”,他表示沙特的产油成本最多在4-5美元/桶。这一表态成为打压原油价格的最好武器,这是对页岩气生产企业的严厉警告,也是对生产成本较高的石油企业的打击。

  石油价格下挫对美国影响不大,从经济数据可以看得出美国的复苏,美元的上升与油价的下挫,可以增加消费,消费上升与相应的能源资本支出的下降相抵销后,对GDP还有提升作用。沙特在以7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与低廉的生产成本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对抗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只有俄罗斯等国,日子最为难过,美国金融博客上一个劲地猜测,俄罗斯金融市场到底何时崩溃。

  中国等制造业大国受益于石油价格下挫,正在积极进口储备原油。2014年1月到10月期间,中国进口原油量达每日609万桶,同比增加9.2%,创2010年以来增长率新高。根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油进口为25,410,893吨,同比增长7.98%。而汤森路透OilAnalytics预测,12月进口还会继续增加,尤其是中国石油旗下贸易公司中国联合石油(Chinaoil),上个月在普氏(Platts)交易窗口买进创纪录的47船原油,相当于2,400万桶,将体现在12月份的数据中。

  不仅如此,中国还找到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在成品油价格略有下降时提高消费税,为下一步的财政改革埋下伏笔。

  目前的石油价格战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刺激消费,是中国大规模进口石油的时间窗口。至于金融危机会不会因为石油战卷土重来,看来从美国到中国、日本,谁也没有把这样的威胁当作一回事。

 

  2004年,国际油价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开启了10年左右的高油价时代。此轮油价暴跌,其背景是北美页岩油气“革命”后的全球石油供需格局转变,以及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格局的重构。

  无论是从明里还是暗里看,一场石油价格“战争”已经打响,那么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能否独善其身或者成为赢家?

  本月12日,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原油期货交易。酝酿十余年的我国原油期货即将破茧。尽管对于我国原油期货能否在国际原油定价权上竞得一席之地有不同声音,但不可否认,此轮油价下跌对我国能源战略部署既是机遇亦有挑战,须精心筹谋。

  首先,油价大跌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用油成本,也是我国增加石油进口和加快储备建设的好时机。

  数据显示,11月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同比增长65%,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比10月大增五成。但有无足够的储备库容和对油价走势的精准判断,无疑是制约因素。

  数据显示,中国等制造业大国受益于石油价格下挫,正在积极进口储备原油。今年1月到10月,中国进口原油量达每日609万桶,同比增加9.2%,创2010年以来增长率新高。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油进口为25410893吨,同比增长7.98%。而汤森路透OilAnalytics预测,12月进口还会继续增加,尤其是中国石油(601857)旗下贸易公司中国联合石油,上个月在普氏(Platts)交易窗口买进创纪录的47船原油,相当于2400万桶,将体现在12月份的数据中。

  此外。油价下跌也为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和引进资源提供良机。2009年,借油价大跌之际,我国与俄罗斯等资源国签署一系列油气合作协议,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也大手笔不断。

  “油价下跌为资源并购提供了机会,但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资源面临的税收法律风险不断上升,需谨慎从事。”上述中石化专家舒朝霞说。

  不过,从中长期看,油价下跌对于我国正加快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却不算利好。油价跌跌不休已使煤制油等煤化工行业步入“寒冬”。牛犁说,过低的油价无疑会打击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前景,抑制研发投入;成本降低也让一些落后产能有了喘息的机会。

  而从近期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反映了政府在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上的态度。专家建议,应抓住窗口期,加快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体系的构筑,为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目前的石油价格战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刺激消费,是中国大规模进口石油的时间窗口。从长远来看,石油价格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427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中国展览馆分布及会展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会展市场结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详细]

5G商用预测 会不会取代4G和3G?

5G商用时间表科技日报:请您展望一下5G何时能够实现商用?三胜咨询分析师邦文:包括欧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