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未来医疗的“移动”?
2014-11-24 11:58:5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相比其他传统行业在移动互联网化后呈现的蓬勃发展和颠覆性改变,医疗领域相对缓慢,即便是可穿戴终端和移动医疗APP不断推陈出新,在业内人士看来,更像是一个“玩具”。如何推动未来医疗的“移动”,除了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外,还需突破医疗政策壁垒。
“以可穿戴设备比较常见的手环为例,我前后用过6个,但是现在的功能依然过于普通,只提供睡眠、运动量等。”上海中山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阴忆青表示,真正想要了解的,比如类似血糖等更深层次、更复杂的数据还无法知晓。
风生水起的移动医疗APP亦是如此。记者在手机“安卓市场”上搜索“医疗”发现,相关APP多达几百种,比如“快速问医生”“春雨医生”等。搜索“就诊”则显示出许多与医疗机构有关的APP,比如“健康南京”“江苏省中医院”等,其服务主要集中在预约挂号。
由于近期丁香园获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挂号网获腾讯领投的总融资超过1亿美元,刷新纪录,令移动医疗的市场投资热情不断高涨。
但是,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坦言,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的“轻问诊”其实是个伪概念。医疗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医患之间的核心医疗,另一个是外周医疗服务,比如通过手机挂号、买药、支付等,这些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能提升用户体验,但眼下核心服务却“移不动”。因为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要问诊、检查身体或者其他辅助测试,这些手机很难做到,而且医疗和其他行业不同,方便和满意是附加值,核心还是安全。
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副院长丁罡指出,现在外围的人都觉得医疗行业很热闹,纷纷想进入,但实际上医疗内部还没完全理顺,比如移动医疗、医生多点执业等,如果用户需求被快速点燃,结果服务跟不上,也会造成问题。
“现在的数据统计之间并没有充分利用而成了信息孤岛。”一个做智慧医疗的人告诉记者,各地方部门态度不同,有的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导致好多数据“躺着睡觉”。
“要将移动医疗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能需要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度的联合突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说。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健康服务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健康服务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重点产业。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清理与健康服务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国内巨头开启盛宴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依靠自身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开始拓展围绕传统医疗领域的跨域版图。
阿里巴巴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计划首先建立起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挂号、候诊、医院导航、缴费、取报告以及医患互动功能;其次激活医疗服务的“全生态链条”,将提供在线完成电子处方、就近药物配送、转诊、医保实时报销和保险实时申赔等服务;三是,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帮助用户防病。
据阿里巴巴方面介绍,截至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昌等城市,共有15家医院与支付宝达成合作,每天通过支付宝钱包挂号、就诊缴费的患者超过1万名。
腾讯微信则在广东启动试点。6月底,首家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上线,可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挂号、缴费、候诊队列查询和检查报告查询等就诊流程。腾讯微信方面介绍,目前,全国已有近40家医院在推进微信全流程体验。
百度为其智能健康平台Dulife找到有力助推方。7月,由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的北京健康云平台发布。北京健康云是指市民通过佩戴智能血压仪、心电仪、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对身体情况进行即时监测,数据会实时传到云端。医生和专家通过云端传输过来的监测数据,对市民身体情况进行诊断,并对市民进行提示。
据了解,北京健康云采用治“未病”的方式,将大病化小,小病化了,预计约有70%市民的疾病可以得到预防或病症得到减轻,北京健康云将形成一套全新的健康服务模式。
拓展核心医疗服务
投中集团研究院认为,目前我国移动医疗产品主要集中在远程医疗、疾病管理及专业社区三大方向。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及渗透率都处于较低水平,移动医疗的相关产品也仍然以检测、信息及诊断类为主。
截至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都还是依附于传统医疗。在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政府大力支持和资本市场热烈追捧的三大助推力之下,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然而,能否最终形成多赢的商业模式,并真正助推医改向前走一步,还有待更多突破。
有分析指出,未来移动医疗产品将会向着三大重点领域发展:首先产品便捷性更强,用户更具针对性;其次与可穿戴设备协同发展,通过可穿戴设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监测、记录,并最终为医生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移动医疗产品多样及信息化,让患者、医生及医院用户获得多元化服务。
在移动医疗产业爆发的热潮中,传统医疗与移动技术不断加速融合,然而传统医疗的核心服务是难以被替代的,在医疗资源转到线上的大趋势中,也出现了从线上营销转向线下服务的趋势。
刚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的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认为,传统医疗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核心医疗服务,另一个是外周医疗服务。通过手机挂号、支付、查询化验单以及买药、医院导航等移动服务,极大地提升患者的体验,降低复杂度。这些外周的医疗服务,进行移动方面的尝试相对容易。
医疗服务的核心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服务,存在两个前提:一个是医疗质量,一个是患者安全。这两条前提恰恰阻碍了移动医疗的深入发展。李天天认为,医疗的核心服务从来不是以患者满意为核心的,更不是以患者方便为核心,恰恰以患者的安全为核心。脱离这个范畴的医疗咨询带来的风险大于收益。
拥有200万专业医生注册用户的丁香园没有开拓线上诊疗咨询业务,构建学术营销渠道、从事专业数据推广、打造权威医学信息源成为丁香园网站的主营业务。丁香园下一步计划开展线下诊所业务,“线上简单的交流给患者带来的风险远远高于收益。医疗需要有线下的基础服务作为根基,在线上才能长得更茁壮”。李天天表示。
- 钢铁多元化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 甲醇行业安全环保等问题存隐忧
- 微信电商 木门市场营销新渠道
- 未来我国纺织行业将积极开拓市场创造机遇
- 中国房地产“白银时代”企业转型之道探讨
- 白电智能化转型成为技术革新重要方向
- 国务院再出招缓解融资难 小微企业上市门槛降低
- 家居“金九银十”未见热销 渠道下沉求转型
- 产能过剩开工率偏低 钛白粉行业亟待整合升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