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Fab衰落的原因究竟在哪?
2014-11-24 17:59:3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就在17个月前,投资人还信心满满的给Fab打出了10亿美元的估值,并且将之称为“下一个Amazon”。今天我们就听说了Fab要贱卖的消息——或以1500万美元卖给电子产品代工商PCH。这点钱也就相当于它最近一轮融资付给银行的费用,呵呵。
消息称,Fab.com的售价仅为1500万美元。但知情人士称,交易价格可能稍高,为2500万美元。收购交易最早于今年底完成。
在网络零售市场,Fab曾红极一时,风投人士的估值一度高达10亿美元。在收购谈判的背后,Fab则历经了一年的动荡。AndreessenHorowitz、FirstRoundCapital、MenloVentures等风投机构已经向Fab投资3亿多美元。去年6月,Fab融资1.5亿美元,此轮投资由腾讯领投。
但就在这轮融资之后,由于成本失去控制,Fab撤回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在接下来几个月,Fab裁减数百个岗位,数名高管相继离职。9月份,通过收购两家家具公司,FabCEO詹森·高德博格(JasonGoldberg)创立网络家具商店Hem,而Fab.com的未来却让人顿生疑问。
那么究竟是哪出了差错?
Fab现在简直可以当成一个“非可持续性增长”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像很多它的同期电商初创企业一样,它们以牺牲利润为代价,过多的追求了顶级的“增长”。当然,在Fab发展高峰期的时候,也曾经产生过上亿美元的收入的。但是更让人惊讶的是,它每年平均花费的成本就高达9000万美元。在这一点上,仿佛它的投资人和管理者都不肯承认,它花的钱要比赚的钱多得多。(在成立后的三年时间里,Fab共得到了来自AndreeSSEnHorowitz、FirstRoundCapital、MenloVentures等风投机构投资的3.36亿美元)。
Fab在盈利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是第三方产品销售利润的匮乏,而且产品分类无法吸引长期用户,以及因害怕模仿者竞争而产生的恐慌心态、过于雄心勃勃的全球扩张计划。此外,Fab联合创始人兼CEOJasonGoldberg错误的坚持走亚马逊的规模化路线,也是造成公司今天不利局面的一大原因。数名Fab高管离职以及裁员计划都让公司每况日下。
不过,现在JasonGoldberg及董事会有了新的工作重心:通过收购两家家具公司,他们创立了“宜家式”在线商店Hem,将独立于Fab品牌运营,并将最近一轮1.5亿美元的大部分融资以及剩余人才投进了这个网站。至于未来怎么样,我们目前还不好下结论。
那么如果代工制造商PCH真的收购Fab的话,它会得到什么?除了一个品牌、一些网络流量、APP外,或许还有Fab的部分剩余库存。PCH现在旗下已经有了一个网站叫Shoplocket.com。PCH用这个网站帮助客户销售他们的硬件产品。或许它希望借助收购Fab将业务拓展到更多领域。那么PCH(或者其它意向收购方)会不会保留Fab的品牌呢?根据历史教训来看,成立一个新的品牌比试图挽救受损品牌的举动明智多了,看看被收购后的Myspace和Digg就知道了。况且Fab在商标权上还一直被JustFab起诉。
Fab的例子告诉我们,初创企业走上快车道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即使行动速度再快,如果没有方向盘和刹车的话,那么它在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了。
- 解读:未来锤子手机该如何突围?
- 三星:帝国的危与机
- 解读:唯品会沈亚是如何创业的?
- 从阿里571亿交易额来看中国巨大消费潜力
- Avant Barre如何赢得千万投资?
- 解读Homejoy:家政清洁服务领域的新星
- 恒大的成功营销模式解读
- 史上最经典的七大营销案例
- 从脐橙谈生鲜电商营销之道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