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陶瓷企业亟待突破困局
2014-11-7 16:08:3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也促使国内陶瓷产业积极求变。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情况下,陶瓷出口企业一方面与协会积极合作,参与应诉;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升级改变的机会。如受巴西对华瓷砖反倾销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将减少对巴西市场的出口,将重点转为新增的重点区域如开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欧盟、阿根廷、巴西陆续对我国陶瓷业发起反倾销后,中国陶瓷业到了反思的时刻:究竟应该如何赢得反倾销的阻击战?如何能够让中国的陶瓷业真正摆脱低附加值的困局。
该负责人口中的“夸张”,是指巴西近日公布对我国陶瓷餐具反倾销初裁结果后,外界传闻的“对部分陶瓷企业是毁灭性打击”一事。事实上,在经历了欧盟,阿根廷等地屡次对我国陶瓷产品发起的反倾销狙击战后,中国的陶瓷行业已可谓经历了“多事之秋”。然而,在外患缠身的同时,陶瓷行业的内忧也始终不断,如何在双重压力下寻找出路是未来陶瓷业发展的关键。“既要严格规范内部行为,又要积极应对外部纷争,这样才能维护全行业的合法权益。”该负责人表示。
早在2011年,巴西就对我国瓷砖进行了狙击,将进口关税从15%提高至35%。而同样在今年7月份,巴西贸易保护局又发布公告称,将对我国未上釉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倾销幅度为15.50美元/平方米,欲征收264.1%的惩罚性关税。
巴西屡次对华出手,背后原因究竟为何?记者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了解到,日用陶瓷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备品,但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而我国作为世界日用陶瓷生产第一大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出口海外的比例超过10%,因此对海外生产有较大的依赖性。此时,国外市场一旦提起反倾销调查,往往能够获得成效,最多是在终裁时降低一定程度的反倾销税率,依然能对本国市场起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而除了巴西之外,近年来欧盟、韩国、印尼、阿根廷等地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对我国陶瓷出口已经形成多方压制的态势。其中,欧盟、韩国已对我国瓷砖征收最高达69.7%的反倾销税,而印尼对我国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倾销税更是高达87%。
而在市场改变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是陶瓷行业改善生存环境的关键。陈向阳表示,以往国内的陶瓷产业只讲销量不讲技术创新,而没有技术优势的品牌间的竞争,就会沦为价格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未来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 4G产业热用户冷 需改革提振市场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亟须创新转型
-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转内销迫在眉睫
- 国产手机品牌建设上还存3大问题
- 板材产业结构不合理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解析:养老产业如何升级?
- 我国家具电商需明确定位促发展
- 中国家具进入中低速发展 行业亟待提升品牌
- 多因素阻碍 玩具企业深陷两难窘境
今年中国自行车业出口企稳 增速逐月攀升
满洲里自蒙古国进口原油量暴增1144倍
政府着力推进石墨烯的规模化应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