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转内销迫在眉睫
2014-11-5 13:54: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今年家具出口继200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后再次出现负增长,家具出口转内销迫在眉睫。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强化责任、提升品质——大亚木业与家居企业共建区域一体化品质联盟峰会”上,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透露,今年上半年家具出口产值为246.14亿美元,同比下降5.83%,这也是继2009年之后第二次出现负增长。
我国家具业的生命力仍是比想象中顽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再度向国际市场发起进攻,不过,我国家具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会因此就变得顺利。日前,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于能够提供减税资料的中国家具企业实施零关税,而不能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的家具制造商仍要收取216%的关税,可见我国家具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仍是弱势地位。
由于国际市场一直对中国家具业存在极大的偏见,中国家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难以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重视,即使是在内陆市场上广为人知的家具品牌也难以进入上层市场,只能在中低层市场出售产品。
发达国家的家具业到目前为止仍比中国的家具业发达,不可否认,在生产技术上、资金基础上、经营管理机制上以及人才的储备上,发达国家的实力更胜一筹。我国家具业仍停留在传统发展的模式里,对新市场的适应力不强更别说跟上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的步伐了。
而且,内陆家具市场转型也必然会影响到对外家具业的发展,对外家具业将会面临内外市场的双重考验,生存难度更胜于国内家具企业。
行业进入中速发展换挡期
朱长岭分析称,造成今年以来家具出口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欧美经济形势不见好转是造成出口下滑的主因;其次,欧美等国家的制造业开始回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再次,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也导致许多企业的工厂转移到越南等国;最后,美国对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的木质卧室家具进行了反倾销诉讼。
朱长岭表示,我国家具行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换挡期。2001年~2010年的10年间,家具行业增速保持在30%左右,行业发展迅猛。从2006年开始,中国就超过了意大利,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国。今年上半年,485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282亿元,增长只有12.87%,产量增长4.30%,但利润增长17.32%,这说明行业已经从量的增长变为质的提高。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正在逐渐从外销或代工中走出,为提高毛利和市场空间,纷纷转战内销,从纯代工生产发展到设计、生产独自完成,甚至开始打造品牌、自建渠道。朱长岭说,出口转内销对于部分出口企业来说,产品设计和制造问题应该不是很大,近年来流行的欧美风格也正是这些出口企业所擅长的,因此渠道建设和客户服务应该是出口企业急需加强的方面。
品牌联盟抱团取暖
目前家居产业发展的形势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为了应对市场挑战,来自人造板、家具、木门、木地板、室内装饰等行业的50余家企业,日前成立了“共铸中国家居品质联盟”,并一致通过了共铸中国家居品质联盟倡议书。倡议书主要包括:顺应区域一体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打破地域和家居产业链企业间的界限,共铸大品牌的资源平台;企业间自愿联盟,优势互补,以品牌群的规模优势开拓市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间采购与经营渠道互相支持,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联合维权,协同出击,共同推进中国大家居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把质量和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把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质量投入,建立创新机制。
家居优秀品牌和原材料优秀品牌协同开拓市场的做法,获得各界称赞和支持。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指出,家居企业、家居基材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质量是基础,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充分认识到环保和安全是新时期衡量产品质量的新标准,尽最大可能减少不环保、不安全产品的风险和危害。此次峰会缔结的共铸中国家居品质联盟为推动质量共治、质量综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强化责任、提升品质——大亚木业与家居企业共建区域一体化品质联盟峰会”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办。
- 国产手机品牌建设上还存3大问题
- 板材产业结构不合理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解析:养老产业如何升级?
- 我国家具电商需明确定位促发展
- 中国家具进入中低速发展 行业亟待提升品牌
- 多因素阻碍 玩具企业深陷两难窘境
- 橱柜纷纷跨界全屋定制 业内:跨界需谨慎
- 工信部拟修改政策应对明年稀土出口形势
- 消费需求下滑 家电企业寻求高端化转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