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2015年1月进出口数据解读:远低预期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2015-2-9 8:55: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均逊于预期。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考虑到春节因素影响,经过季节调整后,1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降幅分别为7.1%、1.3%和14.4%。

  数据还显示,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8.6,较去年12月下滑1.5,这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预示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我国出口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中金公司债券组分析师表示,伴随进口创下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大降幅,衰退型的贸易顺差也创出600亿美元的新纪录;1月外贸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反映内外需求超预期低迷,预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更重。
  
  大宗商品量价齐跌


  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则分别同比下降4.4%和20.4%,内地对香港出口也下降了逾一成;在前十大贸易伙伴中,除了从中国台湾进口同比微幅增长0.7%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均为下降。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从进口看,国内需求实在太弱,结合前期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以及近三年来的第一次降准,说明一季度经济压力仍然较大。

  从大宗商品方面来看,除去大豆之外,我国1月份主要进口的大宗商品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

  其中,进口铁矿砂7857万吨,减少9.4%,进口均价为每吨438.6元,下跌45.1%;原油2798万吨,减少0.6%,进口均价为每吨2856元,下跌41.4%;煤1678万吨,减少53.2%,进口均价为每吨415.3元,下跌18.4%;成品油234.7万吨,减少37.6%,进口均价为每吨3207元,下跌34.6%;初级形状的塑料221.9万吨,减少13.7%,进口均价为每吨1.11万元,下跌7.8%;钢材115.5万吨,减少14.7%,进口均价为每吨7480元,下跌1.4%。

  在瑞银看来,中国进口不振是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拖累了名义进口金额。该机构称,由于淡季期间的表现不太具有指示性,再加上春节因素干扰,1月份数据或未真实地反映相关情况,“在我们看来,3月份宏观数据才是对经济真实运行状况最好的衡量”。

  中宇资讯分析师柳东远认为,1月份主要进口商品进口量的减少,原因在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工业企业开工率等数据一季度都并不乐观,整体需求与消费量的下降,也导致了价格下跌。从国内市场来看,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跌势基本也是同步的。”

  对于2014年12月刚刚创出进口数量历史记录(3037万吨)的原油,在1月份的进口数量反而出现了同比下降,专家认为并不意外。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每个月的原油进口量波动都不小,1月份的原油进口量是在2014年11月份决定的,而在上一月份刚刚出现了进口量的极值,因此现在出现冲高回落并不意外。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原油进口量的减缩可能和油价下跌太快及储备能力有限有一定关系。

  “国内目前原油的储备能力有限,进口太多也不一定能完全储存”,林伯强分析道,“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如果油价下跌缓慢的话,进口量反而可能迅速增加。但是去年11月份油价下跌仍然很快,因此以中石化为主的进口方出现了油价可能更低的观望情绪,从而导致了1月份原油进口量同比轻微下降。”

  进口锐减显示内需不足

  从数据上看,1月外贸数据大幅低于预期。1月出口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9.7%降至-3.2%,低于市场预期的5.2%;进口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2.4%降至-19.9%,低于市场预期的-1.6%;商品贸易顺差60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2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14年除夕是1月30日。今年除夕是2月18日。按照常理,今年1月的进出口活跃度应该超过去年同期。然而,海关分项进口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占比很大的铝、铜、成品油及铁矿石进口数量同比分别大幅下降49%、37%、22%和9%。显示企业补库动力不足。

  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此次进口大幅下降,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需较弱,导致进口需求减少,如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下降;二是进口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了进口总额,比如铁矿石、原油价格同比跌幅都超出40%;另外,去年贸易融资活跃,但去年下半年银行收紧贸易融资后,融资需求驱动的进口有所萎缩。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按道理讲大宗商品价格大跌,进口应大幅增加,这样才是对中长期有利的决策,进口锐减说明国内需求实在太弱。结合前期公布的较差PMI数据以及三年来的第一次降准,说明一季度经济压力较大。

  外币贬值降低出口竞争力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今年春节滞后本应大幅提升1月出口增速,而最终季调后出口同比仍只有-1.3%,环比-10.5%,说明出口非常弱;实际有效汇率过强可能是主因。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认为,出口增长低于预期,从侧面印证最近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贬值的必要性。除美元之外的其他主要货币,如卢布、日元、欧元,最近大幅贬值使得人民币兑一揽子有效汇率显着升值,对本来就饱受外需疲弱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出口行业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日元大幅贬值效果明显。1月,中国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20.4%,而日本占我国外贸总值6.7%。又如1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下降42%。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降息越早越好,一年期存款利率可以降到2%左右。

  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2月5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实现外贸平稳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政策方面,短期内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突出松紧适度,近期的降准可能只是第一步,预计二季度降息降准的措施还会继续出台。中长期要通过创新、改革红利释放进一步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李慧勇也认为,通过对内适时启动不对称降息的结构性放松、对外相机拓宽人民币汇率波幅,既可有效缓解工业经济实际利率运行偏高的压力,从而降低工业融资成本;又可切实缓解BIS汇率升值压力,割裂境外资本套利套汇预期。

  为推动外贸增长,商务部部署今年外贸六项重点工作中就包括,进一步推动稳定外贸增长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等“三项建设”。

  为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底曾在常务会议上指出,促进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国家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系列措施,它的政策效应还将继续显现,通关改革的红利也将不断释放,这些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作用还会逐步加强。

 

  中国1月原油进口下降41.8%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铁矿石和原油进口量分别减少9.4%和0.6%。然而,以价值计算,铁矿石进口下降了50.3%,而原油进口下降了41.8%。

  这批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降温——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20多年来最慢的。

  “中国的制造业承受着巨大压力,外部和国内需求依然低迷,”澳新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不过,分析师们表示,农历新年假期的强大季节性扭曲效应(通常消费增加,而产出下降),意味着不容易解读1月贸易数字。去年的春节是在1月,而今年春节在2月。

  通常人们预期贸易顺差膨胀会支持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在1月走弱0.7%,反映投资相关的资本外流。

  最新国际收支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季度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这一趋势很可能在1月份延续。

  根据上周二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去年第四季度中国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出。910亿美元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是1998年中国开始编制季度数据以来最糟糕的。

  政策制定者已对经济疲软做出回应。继去年降息后,上周央行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最新数据显示经济趋弱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正加大努力抵消资本外流的影响,同时鼓励银行加大放贷力度。

  专家解读

  民生证券管清友研究团队则认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总需求疲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口遭遇量价双杀。

  东方证券还表示,春节因素可能导致1月贸易数据失真。以往厂商3月份开工生产,进口环比会大幅上升。但今年春节假日被安排在2月底,春节时间过迟很可能会影响到进口时点选择。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764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