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解读:为什么“微笑挑战”在微信上也能火?

2014-12-5 17:24:2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感恩节过后,朋友圈的“微笑挑战”击败了晒娃党和鸡汤党,稳居刷屏榜首位。如果没看过李亚鹏这条微博,你是否会觉得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微笑挑战”红得有点莫名其妙?11月28日,黄磊女儿多多与嫣然天使基金吉祥物“小特”联手,在新浪微博上发起“微笑挑战”公益活动。截至昨日12时,在“和多多一起为唇腭裂儿童微笑”的捐款网页上,已经有1728人捐款,金额达106310元。

 

  看到“微笑挑战”,不禁让人想到前阵子在朋友圈里十分火热的“冰桶挑战”。当“浇”到中国的时候,包括李彦宏、雷军、罗永浩等国内知名IT大佬和明星艺人等纷纷加入“冰桶挑战”行列,且不说最后有点商业作秀的范,但他的确瞬间在朋友圈、各大媒体上火爆起来。

  回到“微笑挑战”,与“冰桶挑战”是极为类似。就是在朋友圈中,左边放上点你的人的照片,右边放上自己的照片,点十个人继续传递微笑。被点的人在接受挑战之后,再以此方式将微笑挑战传递下去。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微笑挑战”快速的在微信朋友圈中传递开来。看似是照着“冰桶挑战”的节奏,但作为一种新话题要在朋友圈中引爆,却还需要许多关键条件。

  一个话题的引爆,是受外因和内因的共同影响。在外部因素上,微信是怎么助“微笑挑战”火焰上升的。

  首先,微信是一个高频次运用的平台,社交媒体的主流。

  显而易见,微信绝对是人们在移动端上最高频次使用的社交应用,几乎每个用户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收发消息、刷朋友圈等。当“微笑挑战”在朋友圈中出现,被越来越多的朋友、用户等传递和分享时,慢慢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话题出现。

  在继“冰桶挑战”的惯性思维后,“微笑挑战”的出现虽方式略有不同,但实质却不经相同,当代人不怯被挑战的心理是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挑战并将挑战继续。而且如今,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只要手机在手,都会极为关注朋友圈。面对只需微笑就可迎合挑战的事情,在微信这个大平台上拿捏,传播是十分高效的。

  其次,8亿多的微信用户量,4.38亿的月活跃用户数,辐射全民参与。

  微信的用户量超8亿,这些基本以80、90、00后的社会中流砥柱人群,不会把社交工具当做工作一部分,而基本用于娱乐。当被点名的“微笑挑战”风刮过来时,活跃在微信圈的小伙伴们的“自我表露”需求慢慢的被激发,他们更愿意在朋友圈中传播而非抵制。而一个人的自我表露常常也会激发另一个人的自我表露,这让更多人完成从“传播—参与”的过程。当然,“微笑挑战”也符合许多人想通过“自我表露”后获得被朋友关注的存在感。

  再次,就是微信社群的力量。

  “微笑挑战”之所以火爆朋友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一场有“连接感”、传递性的活动。品牌主要为粉丝创造“并肩作战”的平台,这个力量就是微信社群的力量。笔者有加入很多的微信群,各行各业的都有。在这段时间,群中充斥着微笑挑战各种被点名伴随着照片或截图的不限翻页,还有对于“微笑挑战”的各种观点和文章也有如雨后春笋。一个人的传播势小,一个群的传播就大了很多,那10个,100个群呢?这种惊人的传播量可想而知。

  既然微信朋友圈有这样一个传播的平台,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资源,又有可观的传播途径,外因的条件天然成立。那面对一个要瞬间引爆的话题,光靠外在条件当然不行,那“微笑挑战”是有哪些内在关键因素呢?

  第一是要有趣味性。有趣味性的事可以是你平时不常做的事(冰桶挑战),可以是你平时喜欢做的事(微笑自拍)。活动有趣,才能让大家有参与的冲动,才能在社交平台上,尤其是微信上迅速开展起来。

  第二是易于参与。门槛低、易于参与,提高用户参与热情。个人觉得“微笑挑战”比“冰桶挑战”更容易参与。试想想,“冰桶挑战”一般都要选择一个地点,要准备桶,要准备冰水,还要准备录像的人,视频上传了才可以去分享。而“微笑挑战”只需找到自己一个微笑的照片,前面放点你的人,后边是自己,发在朋友圈中,简单复制规则发布就可以。如果现在对比两者参与性,你更会倾向哪个?

  第三是既是娱乐,更要能增强关系。和之前的“脸萌”“冰桶挑战”一样,“微笑挑战”也是从亲人朋友中扩散开来。朋友们都在做,你被点名了,你还好意思装不知吗?于是你被带动起来。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增加朋友亲人间感情的一场活动。那些在朋友圈种从不发状态却默默关注着别人的谁,应该忍不住会被“号召”出来了。

  互联网每一次的热点爆发,都会慢慢成为一种话题营销,许多企业都会借助热点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以热点宣传品牌助营销。麦当劳就借势做了一个微笑挑战的微信,不仅得到了更多新用户的关注,更让麦当劳这种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

  因此,最后谈谈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热点话题做营销的几点想法。

  首先企业要经常关注热点。不管企业是做社会化媒体还是只做产品,都应热衷于关注热点。这里企业不能只等热点来,应该要学会提前预判热点。提前准备将遇到的热点,如:世界杯、奥运会、百度直达号与微客来年度群英会等;应对突发事件,如:“小冰”封杀、微笑挑战等;关注知名人士、科技圈微博大号等,第一时间了解新鲜事。

  其次是企业要设计粉丝参与方式,O2O结合。但凡有热点事件,企业可以做好内容应对,将符合品牌调性的活动简报或海报等通过微信、媒体等平台推送给粉丝,吸引客户至线下消费。企业的优势就在于他们能够借用自身的资源,让粉丝的参与方式更多样。所以企业在借助话题营销的时候,可以调动自身资源将参与方式进行线上线下(O2O)的结合。

  再次,学会多渠道推动热点话题。企业借以热点,内容完善,如果自身资源不够,为达到营销效益,应多借助相关渠道。既然是微信朋友圈中火热的话题,自然是寻找一批微信大号,自媒体人士,微信群,微博大v等进行发布宣传,这样的转发量高,推动容易。

  总结开来,“微笑挑战”能在朋友圈中火起来,主要原因是依附微信这个高频次的应用平台,又有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热点信息的传播,社群的力量让热点信息更扩散。加之“微笑挑战”自身的趣味、易参与的特点,促使一个新的热点再度兴起,影响互联网。同时,为能抓住机遇的企业带来福音。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52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中国展览馆分布及会展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会展市场结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详细]

5G商用预测 会不会取代4G和3G?

5G商用时间表科技日报:请您展望一下5G何时能够实现商用?三胜咨询分析师邦文:包括欧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详细]

创业投资火爆 商业策划应势崛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公司之间初步建立了良性互动机...[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