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郎咸平:拿什么拯救持续走低的中国经济

2015-2-15 14:56:1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一连串来自中国官方口径的数据,打击着被总理精心呵护的经济信心:中国GDP增速2015年料降至7.1%;2015年1月CPI同比升幅降至0.8%,创五年来新低;当月PPI同比下降4.3%,而且已连续下降35个月。

 

  一连串来自中国官方口径的数据,打击着被总理精心呵护的经济信心:中国GDP增速2015年料降至7.1%;2015年1月CPI同比升幅降至0.8%,创五年来新低;当月PPI同比下降4.3%,而且已连续下降35个月。经济降温、通货紧缩的风险在年初就已显露,新一届政府不断推进的各项改革,以及愈演愈烈的反腐行动能确保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吗?我认为,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新常态”总体构想将会成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当前问题的根本出路,它的影响将超过“南方讲话”。我在2015年推出的全新作品《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中,对行政、国企、金融、楼市等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厘清了“新常态”与“旧制度”的本质。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我们知道,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以及随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比如,透过国企改革放开了几乎所有的竞争领域,设立证券市场等改变了中国的财富版图,“下海潮”“打工潮”“创业潮”等则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但是,新常态对整个国家和每个人的影响程度,将会远远超过当年的“南方讲话”。下面,我想超越经济话题,谈谈新常态的影响力。

  1.新常态将引发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创业潮”

  我们的官员过去之所以“前腐后继”,原因就是我反复讲的,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政府行为公司化”和“公共利益部门化”现象让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寻租设租和腐败的机会太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我在2012年出版的《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一书中提出的“给市场放权”+“强化预算制度”。新常态已经打出的简政放权、“拍苍蝇、打老虎”的反腐败、规范财政预算等组合拳,就是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斩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利益链条。所以说,过惯了好日子的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接下来要么换“大脑”,适应新常态;要么换“地方”,下海创业。说实话,给市场放权的新常态,给创业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我预测,很多有能力有头脑的公务员和国企员工,一定会下海创业。当然,新常态也可能会带来新的“下岗潮”。

  2.新常态使中国变成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

  我这么讲的潜台词就是,不管以前别人承认不承认,事实上我们还算不上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体,为什么这么讲呢?大家晓得,正常的市场经济,至少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产权清晰、市场配置资源以及法治保障。我们保护私有财产权的《物权法》虽然颁布施行好几年了,但从产权界定角度看,还没有触及国有企业和土地这两个最头疼的问题。至于市场主体这一块,过去我一直呼吁的“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针对的就是我们地方政府代替市场配置主要资源的现象。至于法治保障,由于政府过于强势,市场根本无法在法治框架下与其抗衡。前面说了,“简政放权”和两个《决定》以及新《预算法》,就是用顶层设计的方式,逐一清理阻碍市场经济的旧制度,从而实现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新常态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先河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我很少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但我从来都认为,市场体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治理经济的最有效的制度,而且还是一个国家治理社会的最有效的制度之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市场体制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公开、平等和竞争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说到底就是一套如何处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制度和机制。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常态的本质就是透过“简政放权”和两个《决定》以及新《预算法》这三板斧,重新调整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关系,你说这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是什么?很多人绕开经济改革,将政治体制改革简单等同于民主选举。民主当然是好事情,但这里我要讲的是,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前提,政治民主就是空中楼阁,我们的邻居印度就是前车之鉴。政治体制改革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但总得有个先后顺序问题,站在一个经济学者的角度,我认为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回归本位,让市场经济名副其实。因此,新常态表面看是经济改革,实际上却是真刀实枪的开创性质的政治体制改革。

  4.新常态使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由参与者变成建设者

  大家晓得,改革开放至今,我们一直都是努力尝试融入世界经济格局。从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建立“三资”企业,从建立外向型经济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一直到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回顾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国只处于“融入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导致我们在国际贸易争端当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新常态下的对外经济布局,我们开始“亮剑”,标志事件就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同的是,以前我们只是参与者,是国际经济格局中没有太多话语权的跟随者。“一带一路”以及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则是由中国政府发起并主导的区域经济新秩序,这次我们不仅是参与者,而且还是新的经济格局的倡导者和建设者。

  5.新常态将使中国在文化和价值观层面融入世界大格局之中

  大家晓得,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一共有两次融入世界格局的尝试。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中美建交以及恢复中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身份,新中国正式融入世界政治格局并成为其中一支重要力量。这是由毛泽东先生主导的第一次大格局,即政治大格局。第二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建立外向型经济,到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由邓小平先生主导的第二次大格局,即经济大格局。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包围圈”“军事包围圈”“能源包围圈”等威胁,尤其美国重返亚洲之后,我们面临的局面更加艰难。我们在周边几乎没有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因为对你不信任。为什么不信任呢?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不同。这就是说,我们在文化和价值观领域没有融入世界大格局之中!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29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