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文化产业跨界并购不断 盈利模式去电影化

2014-12-30 14:25:4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如果说2013年是并购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并购井喷年。这其中,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更是如火如荼,跨界、融合、颠覆。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截止到12月20日,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55起事件并购金额达450亿元,占并购总金额的45%。与2013年相比,并购事件涉及领域更广,热点领域也由游戏动漫转移到影视传媒领域。

 

  201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利好不断,国家频繁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振兴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

  而国家利好政策的颁布,更加坚定了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资本更加活跃的进入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2014年文化产业相关并购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以说,文化产业引领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文化产业正逐渐替代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优质产业。

 

  各行各业的公司频频跨界,让一则脑筋急转弯在朋友圈里爆红——餐饮、畜牧养殖、乳制品机械制造、烟花爆竹等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2014年,资本市场给文化产业并购点了一把火。但与2013年更多是同业并购不同,2014年的并购热潮大约一半属于跨界并购,做餐饮的、卖烟花的、造轴承的上市公司都纷纷跨入文化产业。

  在跨界并购背后,暗藏着对财富追求的欲望与冲动。众多企业跨界转型,目的是希望通过收购带来公司市值提升,从而实现财富增长。

  跨界背后的财富效应

  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影视行业并购的风潮起于2013年下半年,当时A股市场进行影视资产并购的,大多还是文化传媒类的公司。

  例如,2013年7月,华策影视宣布并购克顿传媒,交易金额达到16.52亿元,成为当时金额最高的一桩影视并购。同年9月,华谊兄弟宣布收购浙江常升70%的股份,同年10月,乐视网宣布收购花儿影视。

  到2014年,影视行业并购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跨界并购影视资产。例如,餐饮公司湘鄂情(已改名“中科云网”)收购笛女影视,农业公司高金食品收购印记传媒等等。

  和君资本投行业务经理布和撰文指出,跨界收购影视资产频频发生,一个原因是传统经济不景气,上市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个原因,则是资本市场对影视资产的热捧。

  今年年中,一些上市公司接触影视资产之后,股价往往出现大涨。一个颇为极端的案例就是申科股份。今年6月,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的消息传出,让申科股份一口气拉出了11个涨停板。

  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上市公司仅从市值管理的角度,也倾向于收购影视资产。

  一位长期从事文化资产并购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一些公司的影视转型已然变味,以前往往是公司有转型需求,于是寻找资本支持,实施转型之后股价上涨,获得财富效应。而现在的情况却倒过来,公司实际控制人希望财富增值,出于市值管理的角度,希望收购资产进行转型。
  
  影视收购暗藏风险


  火爆的影视并购,让一些上市公司的做法越来越激进,影视并购的风险正在逐渐积聚。

  2013年的影视并购,支付手段大多是通过股权加少量现金。2014年,在火爆市场氛围下,支付对价的方式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现金,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种方式的收购风险要大得多。

  一个极端的个案是中技控股。今年8月,中技控股斥资15亿元收购儒意欣欣影业。在出售儒意欣欣影业之后,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柯利明将成为职业经理人,他和哥哥柯久明对公司2014年到2016年的业绩作出了承诺,否则用现金向上市公司补偿。

  也就是说,考虑最糟糕的情况,柯氏兄弟拿到15亿元之后,可以对公司不管不顾,甚至从公司离职,即便每年向上市公司支付净利润补偿,三年下来最多也只支付3.9亿元。

  时间投资分析师徐大卫撰文指出,早在几年前,一些项目制的地产公司就有过类似的资本运作模式。当时一些小地产老板,手上可能只有一个项目,一期开发完就有四五千万元利润,再过两三年二期三期开发完就没钱可赚了。但如果用市盈率估值成10亿元,用二期、三期的利润做业绩承诺,用换股的方式变成上市公司的股东,拿到股票就质押变现,三年后套现走人。

  自从2010年证监会关上了地产公司借壳上市的大门,这种运作方式就在影视公司身上倒是屡试不爽。

  “去电影化”或成趋势

  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后,中国影视圈似乎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市场繁荣背后,大部分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今年上半年,光线传媒成为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光线参投的6部电影上半年累计获得13.56亿元的票房。但根据公布的三季度业绩,光线传媒前三季度拿下23亿元的电影票房,但净利润却同比下跌逾15%。

  究其原因,是光线今年电影的票房含金量和转化率相对较低。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表示,以票房大热的《爸爸去哪儿》为例,这部影片获得6.9亿元的高票房,但光线的投资比例可能小于5%,在光线投资模式中,往往是通过较低的投资比例,拿到影片的发行。

  不仅是老牌公司,一些刚刚转型的新公司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国庆档《心花路放》票房超过10亿元,但按10亿元票房计算,影片背后最大的一家投资方北京旅游(已改名“北京文化”)在这部电影上只能赚到4000多万元,剩余的票款分别分给了影院、院线、制片方、发行方等等。

  与影视圈“赚吆喝不赚钱”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依附于影视传媒这一载体的文化产业却在悄然兴起。得益于对社会资本的开放,这块“蛋糕”正在发酵做大。

  近几年,以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为代表,众多影视企业已经开始了“去电影化”的实践。在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看来,电影需要跟游戏、主题公园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这样才能实现更好地盈利。

  事实上,这也是迪士尼、环球等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的业务模式。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盈利模式“去电影化”将在中国成为趋势。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99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中国展览馆分布及会展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会展市场结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详细]

5G商用预测 会不会取代4G和3G?

5G商用时间表科技日报:请您展望一下5G何时能够实现商用?三胜咨询分析师邦文:包括欧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