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发展核电 安全有保障
2014-12-18 12:35:3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全球对于核能安全的关注,甚至出现弃核的倡议。在西方看来,中国大规模兴建核电的做法似乎在与这股国际潮流“唱反调”。《环球时报》主办的中日韩知名媒体环保主题采访团15日专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正是该协会与相关组织共同提交报告,为中国政府尽快恢复核电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张华祝表示,中国核电项目是安全可控的,按照中国的核电规划,2020年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运核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以上的在建核电装机容量。
30年发展出两代核电
从1984年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算起,到2014年,中国已走过30年核电发展之路。比之人类最早的核电站——苏联于1954年建造的奥布宁斯克城核电站,中国起步晚了30年。当秦山核电站立项之时,奥布宁斯克城核电站所使用的第一代技术,早已淘汰。秦山核电站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乃至后来位于海南的大亚湾核电站,虽然装机容量成倍扩大,都是采用的第二代核电技术——压水堆。
就数量来说,公开资料显示,全球现役核电机组已超400台,除浙江三门以外,几乎全部采用二代技术。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站刚刚达到20多台。但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中,中国却占了大约一半,达到近30台,总装机容量近3000万千瓦。中国核建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庄火林更是透露:“目前中国核建已经具备同时建造40台核电机组的能力,拥有包括能完成多种堆型核电建造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也能建成多种规格的商用核电站。同时,完成了拥有7个大类、38个子类,总共310子项的核电建造的标准化系统,而制造、设计能力也达到了国际标准。”
何谓“达到国际标准”?其实就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这也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系统跻身第三代核电站俱乐部。此前,美、法两国在核电技术领域保持领先,而新建成的所谓第三代核电站,恰恰就在中国。按照中国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诚格的说法:“中国在浙江三门所建AP1000核电站机组,第一台在2013年并网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第三代AP1000核电站,比美国提前了两年半。”不过,位于三门的AP1000核电站机组,恰恰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合作的产物。
中国核电,经过30年发展出两代核电机组,成功成为核电领域先进国家。
中国核电安全是有保障的
提及核电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辐射问题。张华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辐射场,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辐射,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人工照射,比如宇宙射线、空气、土壤、某些食物等。中国每人每年平均所受辐射量是3.1毫希沃特,而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对于周边公众的附加影响不到天然本底的千分之一,所以影响非常小。
《环球时报》采访张华祝的当天,刚好赶上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23周年的日子。张华祝介绍称,中国核能发展30年,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年开始的十年,标志是建成秦山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3台核电机组。第二个阶段从1996年开始小批量生产,一共建设4个项目、8台机组,2007年已全部建设完成。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12月至今,这是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一共新开工建设了37台机组,其中10台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还有27台在建设之中。
目前,中国建成与在建核电站的地域分布从北到南是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在各地的13个厂址上一共有48台机组在运和在建。2013年底,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1%。对于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计划,张华祝透露,中国当前运营的21台核电机组拥有19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距离2020年的目标还很远,肯定会有一批核电新项目开工建设。
韩国《国民日报》记者询问,有了福岛核事故的教训,中方如何增强核电安全措施?张华祝肯定地回答说:“中国的核电安全是有保障的。”他介绍说,在福岛核事故的第五天,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对中国所有核电站和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经过9个月的核安全大检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联合提交安全检查报告,结论是中国的核电站运行安全是有保障的,在建核电项目的质量是可控的。国家核安全局还根据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在增设应急电源、应急水源,增强抗洪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在运行和在建核电站上已经得到实施。
张华祝还透露,未来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是早晚的问题,不会无限期推迟下去”,但相关发展并非受制于安全问题,而是公众对内陆核电的接受度。从全球核电的发展实践来看,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没有区别。全球50%的核电站都建在内陆,美国内陆核电站占全部核电站的61.5%,法国则占到69%。它们半个多世纪的运行实践证明,内陆核电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福岛核事故的事故给公众造成思想上的阴影,尽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国外内陆核电经验、国内采用的技术情况等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得出内陆核电是安全的结论,中国工程院的研究也得出一致的结论,但张华祝承认,这些还不足以抵消公众的疑虑,未来需要拿出科学的结论,并加强公众宣传。
中国为什么必须发展核电
张华祝表示,中国的核电还要继续发展,因为能源需求还在增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也十分紧迫。因此,中国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核能正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
对于中国为什么会在日本等国停止或者减少核能使用的背景下,依然保持核电的发展,张华祝表示,世界各国会从自己的发展需要来制定各自的能源政策。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民众反弹比较强烈,因而决定停止或减少发展核能。中国根据自己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核电的安全技术性能和管理状况,认为核电对中国是适宜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在欧洲,德国准备弃核,而法国仍保持相当数量的核电站。
张华祝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过于依赖煤炭,目前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耗中占比高达75%,这种能源结构造成两大问题,一是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断增大,二是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频发,极大影响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要治理大气污染,必须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应。但任何一种清洁能源都没法完全独立替代煤炭的减少量,所以必须各种能源同时发展、同时发力,才能使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变成现实。当然核电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否则核电就会失去公众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核电的未来之路
韩国《中央日报》记者问到,之前曾有中国要建100台核电机组的传闻,张华祝回应称,“未来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可能会有这么一天的,但今后中国核电绝不是只分布在沿海地区,会有相当一部分建在中国的内陆。”
张华祝透露,近年开工的核电机组中,采用中国技术的有29台,只有8台是从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引进的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的基础上,中国自主开发CAP1400技术,正在申请国家核准,明年有可能开始建设。同时经过30年引进技术和自主发展核电的经验,采用最先进的核电安全标准,中国自主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今后,中国将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后续工程。
日韩记者对中国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与钍基燃料的态度表示关注。日本在核事故之后,转向发展氢能源。张华祝认为,氢能源不是一次能源,必须靠其他能源生产氢,在此过程需要消耗能源,所以氢不应被看做是一次能源的替代者。目前,中日韩都在进行廉价获得氢的研究,但无论如何必须要有一次能源作支撑,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核能生产氢。
至于新型钍基核燃料发电,张华祝表示,钍是一种待开发的资源,但目前还需要做很多研究开发工作。钍本身没有易裂变核素,得在反应堆里吸收中子后才能变成可裂变的钍-233。所以完全离开铀,钍是不能单独作为核燃料来使用的,它不可能完全替代铀的使用。而且,在利用钍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解决放射性的问题。
- 市场“热捧” 多晶硅行业迎新曙光
- 能源局将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
- 中国稀土产业将迎政策性红利
- 2015年新型光热电站优化服务系统将正式发布
- 光伏行业整体亏损格局难改变
- 美终裁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 国家电网明年将发力特高压建设
- 美对华光伏双反税率调整不大 范围扩容
- 生态环境空间收窄 清洁能源成发展主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