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光伏双反税率调整不大 范围扩容
2014-12-15 12:03: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继本月初加拿大启动了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后,美国对华的第二次“双反”终裁结果也将于近期披露。尽管结果尚不得知,但业界普遍预期,本次终裁的调查范围将会从电池扩展至光伏产品,不过作为上游原材料的硅片很可能“逃过此劫”。另外,业界还预计,中国光伏逾30亿美元的出口额将受影响,由于大部分下游产品原料为多晶硅,多晶硅片企业未来业绩存在变数,但转换效率较高的单晶硅片企业受到的冲击或减小,此次“双反”也在逼迫更多硅片制造商向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转型。
调查范围扩容
回顾历史,美国于2012年10月11日公布的一次对华光伏“双反”终裁结果显示,凡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光伏产品必须缴纳18.32%~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缴纳14.78%~15.97%的反补贴关税。不过,中国大陆光伏企业纷纷“曲线救国”,以台湾地区生产的光伏电池,在大陆组装成组件,再销往美国,合理地规避了关税。
此后,美国商务部迫不得已,于今年6月和7月先后宣布,初步认定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补贴和倾销行为。
据了解,美国对华二次“双反”,原计划于本月11日公布终裁结果,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消息。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国内光伏界对于本次结果的预期普遍较为一致:税率调整幅度不大,但调查范围将大幅扩容。
多位华东地区光伏企业的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美国第一次“双反”调查品种主要是晶体硅光伏电池,但二次“双反”很可能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晶体硅光伏产品,包括电池、组件、层压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等。不过,具体内容还需要看官方宣布。
事实上,今年8月,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中国光伏反倾销调查的终裁结果,硅片同样被排除。前述高管均表示,按照欧美惯例,硅片作为上游原料将不受“双反”的约束,但由于下游可能都会被调查,对硅片企业也有间接影响。
向单晶硅转型
民生证券新能源分析师黄彤在分析国内企业消极对待“双反”的原因时说,目前美国对华光伏“双反”终裁结果已非业内关注的热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已被市场消化。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明显不如预期,一些光伏发展支持政策的效果还未显现,明年日本市场需求量将下滑,或许才是光伏制造业更加焦虑的问题。行业近期似乎又进入了“蛰伏期”,不过部分产品转换率高、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仍将脱颖而出。
实际上,很多光伏企业都已开始采取反制措施,来消化“双反”这一负面冲击,如中电光伏在土耳其设厂,昱辉阳光在印度、南非、波兰都有代工厂,海润跟英利则分别传出会在台湾地区以及泰国建厂。另外,由于消费类商品更容易规避“双反”风险,不少光伏企业向消费类细分市场进军。
尽管如此,业界普遍预计“双反”将影响国内光伏30亿美元的出口。庆幸的是,上游的硅片制造受冲击的程度将减小,一方面是由于没有直接调查;另一方面则是此前市场已经充分消化,硅片企业开始进行产品的更新转型。
一位光伏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由于历史习惯、转换效率更高、单晶发电能力更强,单晶硅在海外市场其实更受认可。未来单晶硅对其他硅片的替代性将越来越强。
今年1到10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为107亿美元,前三大出口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其中出口到美国约20亿美元,占比19%。不过,相比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前后,我国光伏行业发起的大规模抗议和声讨,此次终裁前,国内光伏企业却一反常态,反应较为平静。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了2012年第一轮美国双反调查,不少企业已经探索出应对措施:
协会负责人: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到国外去建厂了,比如像晶科啊、晶澳啊,或者是阿特斯,他们在海外都有工厂。美国市场的产品,我可以从这些市场出去;像昱辉,它也是跟国外的很多的企业,搞OEM代工,或者是合作生产也好,我们的大企业,都有各自的一些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及新兴市场对光伏需求逐年增长,也使得企业正将目光逐步转向欧美传统出口地外的其他市场。不过业内专家也表示,美国市场的高成长性和新业态发展值得关注。而美国频举“双反”大棒易引发连锁反应,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就在此次终裁结果发布前,加拿大刚刚宣布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新能源分析师任浩宁:
任浩宁:欧洲强国、日本很容易去效仿美国,进行相关的双反。尤其是现在我们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个“公敌”,因为我们的产品价值和质量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所以双反体现出了当地政府对本国产业、企业的信心是明显不够的。
根据计划,终裁结果发布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明年1月最终裁定是否征税。
- 生态环境空间收窄 清洁能源成发展主动力
- 全球天然气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 亚洲天然气价格跌至近四年来最低水平
- 液化天然气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 利好中国企业
- “围而不探” 拖累页岩气第三轮招标
- 我国核电或将接棒高铁 加速“出海”
- 新一轮煤电博弈进入状态 煤价存在小幅探涨可能
- 国产矿危机再发酵:山东九成矿企成本高于矿价
- 国家电网明年规划13条特高压 设备企业分享“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