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库存压力
2014-12-15 11:54:0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尽管会上没有提及房地产,但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的走向仍备受关注。在日前召开的“全联房地产商会2014年会”上,房企老总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向看法不一。
一向坚定看多楼市的全联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任志强,此次对后市首次表现出谨慎悲观的态度。
任志强表示,从刚公布的11月房地产运行数据看,国房景气指数已经超过历史最低点,而且还在继续下滑;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10%,到年底和明年年初,持续下滑的趋势不会改变;土地购置面积不足以支撑明年的销售,新开工量也再次下降;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意味着房企没有更多余力用于投资和生产了。
“到目前为止,维持10%左右的投资增速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任志强说,“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库存在不断加大,目前预售面积已经超过6亿平方米,达到历史高峰,库存压力不仅出现在大城市,二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
任志强认为,如果底部运行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会有很多企业面临现金压力问题、资金周转问题、银行信贷问题、高利贷问题。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改变的话,这个周期就会加长,不能试图因为降息、“9·30”房贷新政以及其他一些政策而过度乐观,要消化现有的库存,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我们没看到任何理由能阻止投资持续向下的趋势,因此,希望所有的企业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任志强说。
与任志强的观点不同,恒大地产总裁夏海钧对房地产业未来发展更加乐观。他赞同房地产业已经从高峰逐渐进入下行通道的大趋势,认为明年房价将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但是销量会有上升,房企去库存、增加销量会成为明年的一个主旋律。同时,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很多中小企业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对大企业而言则是一个并购的机遇。另外,明年房地产企业在金融创新方面会走得更快更远,房地产企业可能会更加多元化。
“总的来说,由于国家大的经济形势处在一个下行通道里,国家无论怎样调整,对房地产来说都会有一个较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对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夏海钧说。
与夏海钧的观点类似,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也认为,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反而不用太担心,虽然房地产行业以后没有以前那种疯狂时期的好日子了,但也不会很难过,因为房地产只要难过,可能中国经济就很难过。
荣盛地产董事长耿建明同样长期看好房地产市场。他认为,房地产眼前比较困难,触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整个经济在下行,收入在减少,市场库存量在加大,但房地产长期还是看好的。
从库存走势看,A股139家房企的库存从2010年末的8833亿元,到2011年末的1.26万亿元,到2012年末的1.5万亿元,2013年1.9万亿元,再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2.23万亿元,持续攀升。
从增速看,2011年139家房企库存同比增长43%,2012年同比增长19%,2013年同比增长26%,2014年三季度末较年初增加22%。今年房企销售普遍受阻,但库存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某的研报指出,前几年库存快增是因为大好行情拉动,库存中很大部分是土地投入,属于正常的库存增长;今年房企拿地锐减下库存继续激增,是因为销售端遇阻,属于非“常态”的库存增长。
陈开朝分析,从房价与库存走势看,2010年~2013年全国商品房价格每年涨6%~8%,库存则维持20%~40%的增速。2013年及以前,房价主要跟供需有关,行业库存对房价的影响较小。2014年以来,房企拿地力度锐减,建设投入虽然也有所下滑,但在高周转下,建设投入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速
(这从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中可看出)。今年由于总体行情调整,销售端受阻(大房企销售较顺畅,中小房企普遍卖不动),所以房企可售、待售部分淤积导致库存急剧上升——说明行业库存风险在不断集聚。“今年库存积压的众房企普遍会采取积极的营销动作,加大打折促销力度,整体房价因此下滑或持稳。”
土地储备也凸显出房企面临高存货的压力。中金公司近期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很多房企的土地储备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万科的土地储备规模为10000万平方米,保利地产为7660万平方米,恒大为15100万平方米。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销售下滑是造成存货上升的主因之一,房企去库存有待市场的整体转暖,开发商也需要在价格上做文章,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去以价换量。
- 我国房企将逐步取消现有优惠措施
- 房企面临资金支付重压 中型房企更甚
- 年底北京豪宅市场供应量创2年新高
- 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全面创纪录
- 万达商业地产拟12月23日挂牌
- 我国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显著回暖
- 2015年3月房地产业将开启“营改增”时代
- “大摇号”将成为北京公租房的分配常态
- 地产将启“营改增” 整体减税规模或超5000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