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信用卡炒股:成本很高 还有法律风险
2014-12-17 9:56:2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利用信用卡额度炒股是一种比较激进、成本比较高的做法,如把握不好,可能无法按时还款,导致抹黑信用记录。
信用卡是我们身边最方便的“资金池”,一些投资者股市满仓后,想到利用信用卡取现来获得更多本金。那么,这一想法的可行性究竟如何呢?
操作方便,但成本很高
信用卡的取现额度通常为信用额度的一半,有些卡中心还会上浮优质客户的取现额度。因此,信用卡倒是真的有钱可“挖”的。
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信用卡取现每卡每日的限额为2000元,对股票投资者来说,要提取较高资金出来,不仅需要有较多卡片,而且还得分多日领取。这就相当费时费力了。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信用卡取现成本不可小觑。
一是手续费。通常按交易笔数和金额计算,较低的银行标准为每笔收取2元至5元,较高的则可能需要每笔至少30元。而由于ATM机设置的关系,每次提取金额可能仅限两三千元,所以当取现额度较高时,这笔手续费就不少了。
第二项收费是利息。信用卡取现的利息是按日计收的,每天万分之五,年化利率高达18%。这对取现炒股的人来说,当然要好好掂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取款至账单日,再到最后还款日,最多不过50多天时间,若持卡人无法准时还款,欠款金额又比较高的,可被定性为犯罪行为。而且逾期记录将很长时间无法抹去,影响其他金融业务,如房贷、车贷、申请其他信用卡等等。
现金分期成本比较可控
“信用卡直接取现成本太高了,我申请了现金分期。”投资人董小姐为了扩充本金也想到了信用卡,不过她用的是信用卡现金分期。
所谓现金分期,其实就是持卡人向信用卡中心申请支取小额资金,并平均分成若干期偿还的业务。经过后端部门核准后,资金会以较快的速度划至持卡人收款账户,由持卡人在约定期限内按月还款,并支付一定手续费。
与直接取现相比,现金分期的成本相对可控,申请人只需按期足额偿还即可,而且额度方面不受固定额度影响,由系统另行测算。目前,包括建行、民生、平安、兴业、中信等在内的多家信用卡中心都提供该服务。
不过计算后我们发现,尽管表面看来现金分期手续费不高,但实际上年化利率仍然能达到18%。
假设持卡人向银行借款1.2万元,分12期偿还,那么第一个使用的资金就是1.2万元,第二个月降至1.1万元,第三个月为1万元……直到第12个月实际只用了1000元。整个还款过程中,持卡人实际平均占用的资金只有6500元,假设每月手续费为0.85%,那么总费用就是1224元,由此得到的实际年化费率为18.83%。
多刷卡只还最低还款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平时多刷卡,把现金节省下来投入股市。等到账单日的时候,只偿还最低还款额,或选择账单分期来减少即时的资金流出,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在股市里投资。虽然刷卡消费有一定的免息期,但如果你选择了部分还款,那么你将无法享受免息期,从你刷卡的那天就要计算利息,利率与取现是一样的,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相当于年利率18%。账单分期的成本相对低一些,根据期限的不同,手续费也在每年15%左右。如果你无法在股市中赚到足够的收益,最好还是别打信用卡的主意。
无论是用信用卡取现,还是借现金分期业务为股市加码,亦或是部分还款和账单分期都是一种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选择,建议投资者慎重考虑,不要因此背上信用不良记录。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如果信用卡透支金额较大且长期不还,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可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千万不要以为牛市来了,谁都能赚钱。如果因为股市赔钱而导致信用卡债无法还清,最终陷入牢狱之灾,那就得不偿失了。
小结“无论是用信用卡取现,还是借现金分期业务为股市加码,或者是部分还款和账单分期都是一种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选择。可以说,如果你无法保证在股市一年内赚到20%以上,利用信用卡资金炒股都是亏的,甚至可能因此背上信用不良记录。”周一说,“还有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如果信用卡透支金额较大且长期不还,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可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千万不要以为牛市来了,谁都能赚钱。如果因为股市赔钱而导致信用卡债无法还清,最终陷入牢狱之灾,那就得不偿失了。”
- 月底北京将有4条地铁新线运营 7站暂缓开通
- 年末银行理财收益本周普涨
- 为吸引中国游客 法国百年“周日不准营业”破冰
- 投资选择基金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 浙江省工商局:银行合同普遍存在六大“陷阱”
- 指数飙升 余额宝用户挺进股市
- 物以稀为贵 白酒收藏潜力大
- 刘益谦4600万拍得徐悲鸿《十二生肖册》
- 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免费义务教育同等权利
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解读:4S店品牌授权改为5年
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规模已达5.85万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