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 服装业谋求创新很重要
2014-12-5 17:14:2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目前众多的本土服装品牌在同业竞争中惨遭失败,究其原因,会发现如何重塑品牌自身清晰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决策是很重要的问题,当下同质化与定位模糊再次被推到了市场与品牌建设的风口浪尖上,我们不得不重视。
变化需要付出代价,难免造成一定时期内的利润与销售下滑,这时我们应该思考这一切是否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商业竞争中,永远是不进则退。品牌求变,需要与有勇气、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努力。
目前,众多的本土品牌在同业竞争中惨遭失败,究其原因,会发现如何重塑品牌自身清晰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决策是很重要的问题,当下同质化与定位模糊再次被推到了市场与品牌建设的风口浪尖上,我们不得不重视。
除此之外,本土品牌的发展轨迹与欧美品牌毕竟是不一样的,飞速成长的背后是企业的弱点凸显出来,一系列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同质化及定位这两个最主要的方面。
纺服业面临“新常态”
纺织企业遭遇到运行成本不可逆转的增加和贸易投资环境变化,以及纺织产品遍布世界、品牌走不出国门等现实状况,所以,变革创新的必要性也是一再被强调。
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型升级是适应世界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必要途径,这也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现在,企业需要推进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必然要求。
人力成本优势不再
王天凯说,目前中国用工结构短缺已成为常态。年均超10%的工资增长使中国的人力成本远高于邻国,成本优势不在。
“我们认为中国工资上涨不是坏事,是好事。长远看来,难道我们的竞争力就是建立在廉价工人的背上吗?工资上涨,把经济增长的红利部分分给工人难道不好吗?”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溢达集团创立于1978年,是一家纵向一体化棉纺服装集团。该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在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共59000名员工,每年向RalphLauren、TommyHilfiger及Nike等世界知名时装品牌供应超过1亿件衬衫。2013年,集团年营业额超过13亿美元,连续7年在中国全棉梭织衬衫出口额排名中位居第一。
“一切都在于附加值,而不在于低工资。”车克焘说,从管理学来讲,不仅看工资成本,更看工作效率。如果工人效率提高,工资提高是合理的。降低成本靠生产效率,靠流程管理、靠科技创新,而不是压榨工人。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因为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增加,很多农民工不愿意在沿海工作,所以要"走出去"。我们在海外也有基地,但"走出去"的理由不仅仅是寻求廉价劳动力,不是哪里便宜往哪跑。如果投资到一个纺织产业的人才梯队和产业链都是不成熟的国家,企业的成本反而会更高。中国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只要你想得到的,中国都有。”车克焘表示。
溢达集团针织布厂总经理程鹏强调,纺织企业要从供应链提高价值。据他介绍,溢达集团从制衣开始起步,为了让成衣的品质受控,溢达投资了面料厂;为了让面料的品质提高,溢达投资了高支纱厂;为了纱厂有稳定的高品质原料,溢达又投资了轧花厂、棉田。就是因为这种对品质的专注追求和对纯棉产品的专一,溢达打造了一条颇具规模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
业内人士表示,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纺织工业用工问题的特殊性在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临时工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企业用工市民化是大趋势。与之相应,对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化培训、对用工的市民化安排,会成为企业和所在地区必须列入规划的事项。
服装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服装的订制化类似于面向订单装配、面向订单生产、面向订单设计的模式发展着,国内有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仅顺应了服装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变的趋势,也再一定的程度上适应了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要求。
客户订单分离点的位置靠近制造是服装业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属于服装业的战略决策的范畴的,对于库存投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之中,销售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所以,企业通过“客户订单分离点”位置后移,以此来减少现有产品的成品库存。
创新非常重要,服装业的创新需要不断地提升产品的设计能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成本,在仓储和运输方面坐做好工作。不要只局限于对供应链单个点进行优化改善,而要更注重成本的管理,着眼于长远利益,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从供应链的全局对企业战略、产品运营进行全方位分析优化才是最为关键的举措。
- 医学联络员模式兴起 或换汤不换药
- 广东盐业试水O2O多样化经营
-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才能弯道超车
- 涂料品牌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 如何推动未来医疗的“移动”?
- 钢铁多元化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 甲醇行业安全环保等问题存隐忧
- 微信电商 木门市场营销新渠道
- 未来我国纺织行业将积极开拓市场创造机遇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