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认罚9.75亿美元反垄断罚款 股价应声涨3%
2015-2-10 9:31:0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北京时间2月10日早间消息,美国高通公司周一宣布,同意就中国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支付9.75亿美元罚款(约合61亿人民币),罚款金额创在华企业之最。高通表示,不打算对这一裁定提出异议。这也就为长达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划上句号,受消息鼓舞,高通股价盘后涨超3%。
高通表示,和解协议还要求高通降低在华专利使用费。
高通总裁DerekAberle称,很高兴相关的调查已经结束。与中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将可以使得高通能更全面更快速的参与中国3G/4G业务的发展。协议表示中国认可高通的知识产权价值。中国市场的专利授权费率与其他地区一致。
高通截至最近一个季末现金及有价证券持有量为316亿美元。虽然同期芯片销售占到了营收的74%,但专利授权费贡献了税前利润的58%。过去五年该公司获得的专利费用超过300亿美元。
此外,高通还调整了2015财年的营收及利润预期。高通将2015财年营收预期从之前的260-280亿美元微调至263-280亿美元,将2015财年每股收益从之前的4.04-4.34美元下调至3.56-3.76美元,罚款将蚀损每股58美分的盈利。
中国发改委经调查发现,高通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高通已决定不再继续通过法律途径为裁决结果辩护,公司同意实施整改方案,并更正其在中国的业务方式,以完全满足中国发改委提出的要求。
尽管高通对发改委调查结果感到失望,但幸运的是后者认同了公司的整改方案。
以下为这份整改方案的核心内容:
·高通将会为旗下3G和4G基础专利提供不捆绑其他专利的独立授权选择,同时在专利授权谈判时,公司将会提供一份详细的专利清单。如果高通寻求与中国某家被许可方进行交叉授权谈判,公司将会在谈判中保证诚信和提供公平权益。
·对于获得高通3G和4G基础专利授权,并只销往中国市场的品牌设备,高通授权费收取标准:3G设备为5%(包括3G/4G多模式设备),4G设备为3.5%(包括3模式LTE-TDD设备),这项标准不适用于CDMA或WCDMA技术,后两者的专利费标准起点为总设备销售额度65%。
·在2015年1月1日前生产,并面向中国市场的品牌设备,高通将为这些设备(专利许可方)提供一个选择执行新标准的机会。
·高通将不会条件性区分基带芯片的销售属性——销售给签署了授权协议,但被发改委认定不合理的客户;或签署了协议但并不认为不合理的客户。不过,此项规定并不表明高通将向不获得授权的厂商出售芯片,也并不适用于任何拒绝根据授权协议向高通汇报设备销量的客户。
此外,发改委对高通开出的罚单为60.88亿元人民币(约合9.75亿美元)。高通表示将不再对金额提出质疑,并将会在发改委规定的期限内全数付清。
“我们很高兴看到,调查已经结束了。我们相信,我们的授权业务在中国市场是出于良好地位的。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我们的3G/4G技术被广泛采用。”高通总裁德雷克·阿伯利(DerekAberle)表示,“对于中国国家发改委对高通技术的价值、重要性以及贡献的认可,我们表示感谢,我们期盼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中继续获得支持。”
“在中国移动和半导体产业的成功道路上,高通多年来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期盼在当前的基础上继续增进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参与和发展。”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波夫(SteveMollenkopf)表示,“我们对于和解方案的达成表示高兴,这清扫了我们在中国业务的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可以将全部精力和资源放在支持我们的中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等方面了。我们的前面充满了机遇。”
基于上述和解方案的达成,高通今天还更新了截至2015年9月27日的财年预期业绩:
·营收:预计为263亿美元至280亿美元,此前预期为260亿美元至280亿美元。
·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预计为3.56美元至3.76美元(其中包括了与中国国家发改委达成和解后约9.75亿美元的罚金,或每股0.58美元),此前预期为4.04美元至4.34美元。
·Non-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预计为4.85美元至5.05美元(未计算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的罚款款项),此前预期为4.75美元至5.05美元。
- 窝窝团将于2月25日赴美上市 市值约3.84亿
- 中国电信:今年在全国范围实施4G混合组网
- 摩托罗拉陷入亏损泥潭拖累联想净利下降
- 比尔盖茨捐赠15亿美元微软股票 持股比例降至3
- 铁塔公司成立“中国铁塔联盟”首批成员共325家
- 人人网被误传“即将关闭” 回应:将起诉造谣者
- 索尼连年亏损 卖卖卖策略能否扭亏?
- 高通对抗反垄断调查:不打算交罚款 拟抗辩指控
- 索尼拟再裁员1000人 含欧洲及中国
70家上市公司卷入反腐风暴 情妇疑成利益通道
2015年1月加拿大新车销量99051辆 同比增长3
厂商额外补贴难治本 汽车经销商陷“亏损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