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英特尔将持续激进补贴政策

2014-12-12 15:46: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今年第三季度英特尔业绩不错,营收和每股收益都创下了新记录。在PC市场企稳以及新的增长市场上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的帮助下,迄今为止,英特尔今年业绩相当棒。尽管推动英特尔第三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是PC和数据中心业务的强劲表现,其移动和物联网业务的表现也很抢眼,将成为其未来增长战略的重要部分。英特尔计划利用在PC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成功,捕捉相近领域蕴藏的机遇。

 

  英特尔要继续今年激进的补贴政策。去年下半年,刚刚上任的CEO科再奇提出了一个四倍的发展计划,也就是在今年要实现4000万颗平板电脑芯片的出货量,这将让英特尔重新回到移动领域的主战场。为此,英特尔在深圳大规模地补贴那些并没有什么名气的中国厂商。

  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英特尔拿到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单,但也不出意料地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前三季度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3000万颗,而在中国的双11,和西方国家的感恩节促销,英特尔的合作伙伴表现得都很亮眼,更何况,圣诞促销季也要到了。如此一来,英特尔超出今年的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它在移动芯片上的亏损却大得惊人。据摩根斯坦利统计,去年的亏损额就达到了30亿美元,今年更是到了40亿美元。“我没法和你们说我会对这些损失感到自豪,但是我要说,我们终于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在移动业务上感到难堪了。”英特尔董事长安迪·布莱恩特在不久前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提到,这是为之前数年在场边观望付出的代价,英特尔要找到重新回到市场的方式。

  从某种角度上讲,英特尔内部是认可这种冒险的做法的。台湾媒体DIGITIMES称,英特尔已经向合作伙伴告知暂时不会取消现在的补贴计划,并且补贴的范围还要由10英寸以下扩增至12英寸以下。

  而且,英特尔明年也要在智能手机上发力了。据英特尔中国区CTE(中国技术生态圈)销售部及产品市场部总监杨彬透露,他们在智能手机领域也找到了很多类似于蓝魔、原道这样的深圳的本土OEM厂商,这个规模同样不小。各种迹象都表明,在明年低端产品——SoFIA大规模量产之后,英特尔也会在手机业务上采用跟平板电脑同样激进的补贴策略。那么,它的亏损额就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英特尔为何如此笃定持续的亏损不会拖垮它?他们的逻辑还是来自于产品,英特尔在移动上最大的劣势是功耗,虽然它在运算能力是肯定要优于像高通这样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厂商的。这两年,英特尔在功耗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致命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那就是与英特尔芯片配套的硬件生态系统还远没有到完备的状态。

  这直接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搭载英特尔芯片的产品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功耗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芯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是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其他零部件价格昂贵。英特尔最初多是选用欧美厂商的元器件,除了价格之外,交付周期也要比中国的元器件长得多,这对于更迭速度极大加快的移动终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英特尔之后在产品库中加入了很多中国的厂商,他们甚至参与到这些厂商的研发过程中,尽可能地去帮助合作伙伴降低成本。

  但这相比于开放的ARM生态系统来说,还是不足够。英特尔补贴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在去年11月的财务分析师会议上,英特尔高管就直接提出将为自己高出ARM平板电脑的成本买单,而且还要负担OEM厂商设计产品的成本。

  所以,英特尔就认为随着明年14纳米工艺的上线,以及CTE在深圳的进一步发展(英特尔正计划把深圳和台湾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抹平这些成本上的鸿沟将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在技术上的优势会让OEM厂商更青睐于他们的产品。

  在此之前,英特尔一定要留在主战场中,而且它绝对是奔着主角去的。这是个大胆的赌博,且不去判断平板电脑是不是未来移动领域必要的产品,毕竟有不少媒体都在唱衰这个行业,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平板电脑被认为是一个鸡肋。还有英特尔即将大举进入的智能手机市场也已经初现疲态,今年的增速放缓足以说明问题。

  英特尔的大幅补贴所换来的这张成绩单成色究竟怎么样,英特尔并没有过多地去说这件事。如果大部分的出货都集中于千元以下的产品,那么英特尔的用户群体应该并不是最有价值的数码爱好者,英特尔大幅补贴他们的价值是什么?更何况,万一平板电脑两年之后就成了一个泡沫呢?

  这些都还不是最麻烦的。科再奇是想要在内部和外部搭建一个全新的体系,跟原来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是,新的英特尔也是要占领长尾市场的。这虽然意味着英特尔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但为此它要搭建的体系要庞大的多。

  CTE在英特尔中国区的地位非常高,超过百人的团队跟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他们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节,英特尔寄希望于在深圳的这些中小OEM厂商中,会出现下一个联想。英特尔还在今年跟国内芯片厂商——瑞芯微达成了合作协议,瑞芯微在廉价平板电脑芯片上的出货量非常大,英特尔也是希望它能帮自己去接触更多的本土客户。

  科再奇愿意花那么多钱去补贴深圳的厂商,也是想尝试下新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不知道他本人如何看待4000万出货量与70亿美元亏损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英特尔按照这个体系去进行下去,那它就需要更庞大的出货量去支撑,英特尔如何去做到这一点,这就又回到了反复循环的因果问题上了。

  但这种尝试或许也是唯一的办法,毕竟“农村包围城市”是追赶者最有效的方式,但还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把廉价产品做成一个大生意的。英特尔的巨额补贴,以及专门为此搭建的生态系统会在这几年之内受到极大的考验。

  科再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只能是让英特尔重新回到主战场,它们都不是能给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业务,两个行业的黄金期都不会太久了。他已经在内部公布了一个消息,要把原来的移动芯片和PC芯片两个部门合并,一是两个业务的节奏和市场需求越来越接近,二是财务数据上会更好看。科再奇或许也是这样想的,再过几年,移动业务就会和PC业务一样成为一个完全的红海市场。

  他真正的杀招留在了物联网上,英特尔专门成立了一个物联网的部门,直接向科再奇汇报,它也并没有被列入到合并后的新部门中。那个时代就是个长尾市场,跟现在英特尔在深圳做事的逻辑是相同的,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快的产品节奏,以及更便宜的价格。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英特尔在移动领域上的激进主要是为了物联网的到来。但问题又来了,那个时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到来呢?英特尔如何去度过这难熬的几年?

 

  英特尔渴望成为物联网领域的第一批掘金者,物联网被认为是计算产业的下一个重大趋势,包括除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外的其他所有计算设备。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估计,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由2009年的9亿增长几乎30倍至2020年的260亿,全球经济将因此增长1.9万亿美元。

  今年8月份,英特尔与新加坡安华高(Avago)签署协议,以6.5亿美元现金收购后者旗下LSI的Axxia网络业务和相关资产。这一交易有助于英特尔进军物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市场。另外,英特尔还一直投资多家可穿戴设备公司,并与数家时尚品牌合作营销可穿戴设备。

  今年第二季度,英特尔公布了与时尚品牌OpeningCeremony联合开发的智能手镯MICA。英特尔还宣布与Fossil合作开发创新性的可穿戴设备技术。

  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以及英特尔专注于迅速扩大可穿戴设备业务,我们认为物联网业务对英特尔营收的贡献可能翻一番。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67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投资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详细]

中国展览馆分布及会展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会展市场结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详细]

5G商用预测 会不会取代4G和3G?

5G商用时间表科技日报:请您展望一下5G何时能够实现商用?三胜咨询分析师邦文:包括欧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详细]

创业投资火爆 商业策划应势崛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公司之间初步建立了良性互动机...[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