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匮乏 9成汽车自主零件企业将被淘汰
2014-12-12 10:38:0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连续了十二年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今年少了一些欢庆,取代之的是对未来沉重的忧虑感。“今年百强零部件企业中的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利润率较大幅度下滑。”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指出。
而在另一方面,今年汽车市场整体表现良好。据中汽协数据,1-11月,我国汽车产销2143.05万辆和2107.91万辆,同比增7.21%和6.14%。其中乘用车产销增速都在10%左右,是商用车产销下跌把整体增速拉低。
造成零部件企业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是,缺少技术的零部件商正在流失客户。“以前自主品牌是最大客户,现在他们也逐渐转向国际零部件商了,合资的体系又很难进去,正在被整车厂抛弃。”12月9日,在上述的零部件百强会上,谈及国内零部件发展现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言辞激烈地表示自己的担忧。
王瑞祥认为,自主零部件企业在原本夹心层到如今被抛弃,表明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零部件作为基础,但眼下国内的自主零部件已经很难支撑整车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王瑞祥预测,未来5-6年自主零部件将淘汰90%,“零部件企业现在有20万家左右,规模以上是13000多家。2020年以后,可能只剩下2000家左右,大部分要被淘汰。”
零部件进步缓慢
近几年,随着自主品牌产品品质、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自主品牌整车厂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国际品牌的零部件并将此作为产品卖点。
比如,刚上市的奇瑞艾瑞泽3使用了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等十几家国外知名供应商。又比如长城主力车型H6在宣传时,也多告诉消费者其零部件供应商的强大。“国产零配件配套商较多只是局限于车身镀铬条,简单的内饰配件等层面。在核心的部件上,自主难有进入的机会。”王瑞祥说。
“根本上讲,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最大优势是性价比,但在技术方面还有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表示。在基础外围件领域,如转向节,轮毂、导航、倒车雷达,国内自主零部件的水准可与国际比肩,但在车身控制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仍与外资存在较大差距。
但与此同时,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制造商已经随着消费升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三包法案的实行,以及消费者对品质的要强求提升迫使整车提升质量,这也给零部件商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在整车向前快速发展的时候,零部件商没有跟上。”王瑞祥指出。
缺乏技术的自主零部件商逐渐陷入被自主整车厂抛弃的命运,而对于国外品牌,甚至合资品牌,要进入其供应体系显然更难。业内人士透露说,合资企业虽然号称国产化率高达95%,但其实80%以上供应商都来自原母品牌体系内,在国产之时跟随整车到国内建厂做配套,真正来自国内的供应商则很少。
反映到公司业绩上来,则是自主零部件企业利润率的持续下滑。平安证劵在研报中指出,汽车配件行业2013年利润增幅逐渐平缓,利润率呈逐年走低态势。2014年前8个月利润增幅为20.6%,这个数字低于去年21.6%增幅。
90%零部件商将淘汰
一家本土零部件商表示,本土零部件商在技术上无法向前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研发投入不足,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我曾问过通用怎么进入他们的供应链,他们的回复是,必须每年拿出10%-20%的利润作为研发费用,如此坚持3-5年,就能有能力同台竞争。”
但要拿出如此巨大份额的利润,对于大多数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而言,还是一件难度颇大的事情。“本身我们利润就薄,家底薄弱,怎么可能像实力雄厚的国际零部件巨头那样投入研发,形成恶性循环了。”上述零部件供应商表示。
到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将面临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零部件也将会迎来调整的重要时间点。“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一样,零部件将进一步整合,形成大集团的规模作战。另外,如何跟上汽车整车发展,零部件的品牌如何建立发展,都是具有战略性的问题。”王瑞祥说。
在现实的困境下,一些本土零部件制造商正通过多种方式突围。其中有如盛瑞传动、龙蟠科技等坚持自主开发,掌握核心技术。也有如均胜电子、山东永泰等通过收购国外零部件企业,快速进入国外品牌的供应链。
“并购是目前最快捷的方式,但要能驾驭收购的企业,不然会成为负担。”浙江钱江弹簧董事长张莆森表示。钱江弹簧曾计划全资收购美国一家弹簧制造厂,但由于文化差异,最终放弃。
“汽车强国梦需要以零配件产业为基础,否则便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郭孔辉院士直言,当下国家应对零部件的发展更加重视,建立强大的基础,而不是只热衷于整车的发展。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突围之路
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摆脱当前面临的市场困境需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首先,坚持自主创新,从材料、工艺、设计、制造等多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国产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竞争力,行业企业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利用自主开发、联合科研、合作制造等多种形式实现技术的升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技术提升战略;
其次,国内零部件企业可以“走出去”,或者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或者通过兼并重组和跨国合作来获取技术及经验。在当前欧美的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面临资金困境的时候,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应该积极抓住机遇,合理使用资金,积极到海外去购买先进的技术,然后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进行技术改进,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研发能力;
最后,走中性化发展道路,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获得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拿到进入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门票”,扭转零部件长期落后于整车发展的被动局面,全面融入全球零部件生产链和采购链。
- 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4S店年运营成本超千万
- 亿元补贴业绩仍下滑 自主新能源车企红包依赖
- 英国汽车工业谋复兴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
- 我国自主车企放弃轿车被指自掘坟墓
- 新能源车推广进展为何如此缓慢? 配建设施滞后
- 油价下跌行驶成本下降20% 新能源研发动力不足
- 新能源准入在即 利好低速电动车企
- 美国对华轮胎反补贴税最高或超80%
- 国内外车企将血拼新能源车市场 中国市场成屯兵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