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等同量化宽松? 央行正策划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2015-2-12 9:59:2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央行(PBoC)正在货币政策方面策划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当局发明了多种工具,以便在流入资金急剧减少之际,增加货币供应。
在过去十年的大多数时期,中国央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消除巨额外汇流入,以阻止失控资金的增长。如今,该行的任务则正相反:在巨额流入资金变成适度流出资金之际,如何找到注入资金的新办法,填补这一空缺。
中国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显示,央行因收购外汇创造的基础货币去年减少至6400亿人民币,比2013年减少了2.1万亿人民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去年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注入的基础货币则为2万亿人民币,相比之下2013年注入的人民币为1000亿元。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了公开市场业务,还包括央行发放给商业银行的其他形式贷款。
中国央行以一贯低调的措辞表示:“基础货币供应渠道发生了改变。”
过去六个月里,随着投资者将人民币换成外汇,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国资产减少了1550亿人民币。相比之下,2013年同期央行持有的外国资产增加了1.4万亿人民币。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出现了资金外流现象,当局正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市场力量驱动的外流资金,中国央行持有外国资产的减少,还反映出该行对外汇市场开展了旨在限制人民币下跌的主动干预行为。由于在干预过程中,中国央行会从整个银行体系中吸收人民币并注入美元,这种干预行为也压缩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
有关央行所持外国资产的数据,广泛跟踪了更常见的中国外汇储备数据。不过,由于这些资产方面的数据并未紧盯汇率市场的波动,它们被视为衡量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更好指标。
从资金流入变为资金流出,导致的后果就是央行采取了流动性注入举措。这些举措曾一度被视为宽松货币政策的迹象。如今,它们看起来更接近一种维持现状的努力。
上周中国央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就是一个例子。此前,这类举措会被视为宽松倾向的信号。然而,通常会因货币宽松信号而大涨的股市,实际上却在第二天出现了下跌。而曾因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大幅下跌的货币市场利率,也几乎没有变化。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HelenQiao)表示:“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然而,要想理解是否真的出现了宽松政策,必须考察实体经济中的借贷利率。”
国际顶级投行高盛(GoldmanSachs)在报告中写道,如果中国居民持续购买外国资产,投资人继续减持离岸人民币头寸,则资金或仍大举流出,预计中国央行(PBOC)今年还会进行多次降准。
不过,高盛指出,净资本流出未必是反映人民币需求疲软。去年三季度人民币走强,但中国外汇储备基本上没有变化,由此可见人民币需求仍坚实。
中国第四季度国际收支数据显示,资本外流高达9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前第三季度资本外流720亿美元,第二季度资本外流510亿美元
高盛认为,资金流入进一步趋缓,中国央行上周已调降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金融系统的流动性。
高盛预计,2015年中国央行还会逐季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75个基点,因估计今年的流动性需求约2.5兆元人民币,以维持货币基础增速在8.5%左右,与2014年的增速相去不远。
- 注册制或6月推出:4月份后证监会将不受理IPO
- 经济滑向通缩 央行或有大动作 财政货币政策或集
- 央行优化政策组合 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
- 3.7万亿美元蛰伏待机 沪港通规则改进在即
- 后卢布危机时代:物价飞涨 花钱也买不到东西
- 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释放三大政策信号
- 央行:“降准”不是全面放水 不是“强刺激”经济
- 人民币9个交易日中7次逼近2%红线
- 试水混改涉足海外 上海国资改革频现亮点
美国向WTO诉中国出口补贴 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央行: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
京津冀发展纲要将出炉:非首都功能外迁加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