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大战:腾讯金额一日三改 遭阿里呛声
2015-2-11 10:46:5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继去年春节微信通过发放红包形式一战成名后,“发红包”成为了大家争相模仿的手法。今年,虽然还未到春节,各种抢红包的活动便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财大气粗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宣传幅度最大,花样最新鲜,手法也更复杂。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巨头在红包发放金额上都不是吃素的,腾讯在官网上发布公告称,“速速扩散,今年春节,腾讯给全国人民发65亿元红包!”,百度打出“10亿元红包疯狂派送”,阿里也不甘示弱,6亿元支付宝红包紧随其后。照这架势,三巨头总共要贡献出81亿元红包给全国人民。虽然从金额上来看,阿里巴巴区区6亿元,似乎少了些。
对于红包金额差距较大,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现出对腾讯大额红包的怀疑和不屑:“他们红包金额一天变三次,变动幅度实在太大,谁知道他们究竟发多少呢。”
春节尚未到来,掐架大战已然开始。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马韬表示,除发放金额增多外,在红包发放的方式上也比以前更加复杂,花样等多。与此同时,今年春节红包发放与以往单纯抢占移动支付渠道不一样,还增加了企业营销。
红包玩法更复杂
春节还未到,红包已先行。看着朋友圈及微博上的各种抢红包大战,让春节似乎提早到来。而让三大巨头投入如此热情加入红包大战的源于去年,微信红包的一次“无心插柳”。数据显示,去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这样的火爆场景让马云称其为“偷袭珍珠港”,有业内人士指出,微信红包一年相当于支付宝干了八年,微信线下支付通道被迅速打开。这样的效果让阿里显然慌了神,今年春节火速在支付宝上上线了名为“亿万现金红包,每天整点抢”的活动,总投入金额为10亿元。打开支付宝,在最显眼的中间位置推出新春红包一项,并且形式多样分为“个人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面对面红包”和“讨红包”五种。
据了解,百度在页面上输入红包,就能弹出“羊年大吉红包不停”的页面,每天有5次,红包随便抽,奖金分别为20元、100元不等的去哪儿网代金券,百度总投入金额为10亿元。
有投资者吐槽,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成鲜花是普通人,第三个还把女人比喻成鲜花的都是猪了。
面对纷纷复杂的红包活动,用户也是醉了,马韬也表示,今年的红包活动相比去年确实更加复杂,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企业营销增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抢手机红包还仅仅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今年各家互联网企业重金“杀入”,增加了明星发放红包和企业消费代金券方式。
马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微信无意中推出的红包活动催热了微信的理财通,培养了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及使用的习惯,同时也抢占了微信移动支付业务的出口。但今年与往年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今年加入了企业营销和利用明星宣传的形式。
不仅能够抢占线下支付,同时增加线上和线下的引流的意图更加明显。与以往单纯发放红包现金不同,这次多了很多卡券消费和企业营销。企业通过卡券的形式能够带来很好的营销效果,增加商户的曝光度,如果抢到代金券,用户也可以选择不去消费,这实际上对企业造成不了多大的损失。还能够实现用户、产品到支付的打通。
事实上,用户对代金券形式的企业红包并不陌生,在2014年最为常见的是各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滴滴打车和滴滴专车红包。2014年下半年,滴滴在与合作伙伴跨界营销过程中还发掘出红包的新玩法,通过冠名第三方品牌厂商或明星,使得红包本身从营销载体变成了广告平台。
“红包大战”莫拿支付安全当炮灰
“得用户者得天下”,身处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价值正被深度挖掘。“红包大战”实际上是场建立在移动支付和用户数据上的用户抢夺战,而这场疯狂的抢夺战,看上去是网民们得到了真金白银的红包实惠,但从更长远来看,在短暂的狂欢之后,恐怕会有更多问题逐渐显现。
其一,信息安全问题。虽然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都看到了用户信息、用户数据潜在的巨大价值,但如何保护好用户信息,目前的观念和技术都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为了抢红包,用户忽视了存在于“抢红包”背后的安全隐患,以信息和隐私换金钱,以后万一出现隐私泄露、信息转卖又该怎么办?
其二,支付安全问题。移动支付方兴未艾,支付转账也更加便捷。但是,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支付功能,是否足够成熟,是否能够完全保障金融支付安全呢?用户应保持审慎,不要被红包冲昏了头脑。要知道,你输入的姓名、手机号,绑定的银行卡等信息,都将保存在后台系统,若有人图谋不轨,这些信息很可能被利用,资金安全也将面临威胁。
当然,除了这些真红包可能存在隐患,更大的隐患还在于假红包趁机作乱。媒体已经报道了抢红包上当受骗的案例——非但没抢到红包,银行卡里的钱反倒给骗子发了红包。
“红包大战”能够让用户得实惠,当然是好事,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网络红包的新时尚还能增添不少新鲜的喜气。但狂热于通过发红包抢用户的互联网企业,不应忽视了用户们的信息安全,更不能拿金融支付安全当炮灰,而应切实保障支付安全,给用户更好更可靠的移动支付体验,这才是抓住用户的关键所在。
红包里包着真金白银,也包着安全隐患。卷入到“红包大战”的用户们,在疯抢红包的同时,也应该保持警惕,防止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失陷,以免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
- 汇丰银行陷入逃税风波 金额达上亿英镑
- 资产质量压力将持续 民生银行将重点推凤凰计划
- 安邦拟逾60亿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股份57.5%
- 民生银行猝变 管理层救火:大股东表态不卖出
- 阿里巴巴或入股新华保险?不低于10%
- 万达院线上市 王健林日赚百亿身家直逼马云
- 关闭亚洲证券业务 渣打年底前再裁员2000人
- 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60%股权获批准
- 上海银行推“新三板整体解决方案”
经济滑向通缩 央行或有大动作 财政货币政策或集
2015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深度分析
广东自贸区方案将上报:港澳投资者门槛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