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去年25省份未完成GDP目标 今年29地下调GDP增速

2015-2-10 10:09:2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14年,仅有西藏GDP增幅达到预期目标,其余省份GDP实际增幅均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其中,山西GDP增幅与预期相差最大,目标为9%左右,实际仅4.9%,相差近一半。广东、吉林、海南三地省级两会开幕。至此,31省份已全部召开地方两会并公布2014年GDP增长值和2015年经济目标。

 

  赶在春节前,全国各省份相继进入了两会时间。省长们纷纷亮出了“新常态”下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

  如同往年一样,GDP仍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虽然它在中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被努力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中国经济的切入口,而且,淡化本身已经充满了信息量。

  2014年,25省份未完成GDP增长目标;2015年,29省份下调GDP增速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召开两会的31个省份,有29个省份下调了2015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西藏则是唯一没有降低增速的地区,2015年目标值与上一年持平。而在2014年,下调GDP增长目标的省份只有22个。

  “GDP增长指标不可避免地要下调了,不可能维持到原来的水平,如果硬要维持,或将会犯大的错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现在只能顺势而为。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因为结构调整的困难很大,用官方的表述是,我们要忍受结构调整的阵痛。另一方面,还要消化刺激措施的不利影响。”

  经济增速下调的本意,按照李克强总理的阐释是,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调结构,促升级,向结构更高级、分工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安徽省将2015年的GDP预期目标由2014年的9.5%下调为8.5%左右,安徽省省长王学军分析说,他们所定的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突出了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体现了稳中求进的要求。

  内蒙古也将2015年的GDP预期目标由2014年的9%下调为8%,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认为,这一目标兼顾了增速换挡与产业升级双重要求。

  当然,从经验上看,各省份经济增速的设定也是以前一年的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的。2014年全国各省份经济增长普遍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也是GDP增长目标下调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2014年,全国有25个省份未完成预期增长,西藏是少数完成预期增长的地区。其中,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位列倒数。山西的GDP增速仅为4.9%,与年初预期的9%相差4.1个百分点;黑龙江增长5.6%,低于预期2.9个百分点;辽宁增长5.8%,低于预期3.2个百分点;河北和吉林2014年增长6.5%,低于预期1.5个百分点。

  24省份入“万亿GDP俱乐部”,8省份人均GDP达1万美元

  当别的省份还在为GDP纠结的时候,上海已经不关心GDP了。

  上海在取消了GDP增长目标后,把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描述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2014年上海GDP同比增速为7%,2013年的增速为7.7%。据悉,这也创下了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

  事实上,近10年来,上海的GDP增速,一直在放缓。而在最近几年各省份GDP排行榜上,上海位列倒数的时候也并不罕见。

  按照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大约在五六年前,上海便取消了对上海区县、部门干部的GDP考核指标。“现在只有一个部门关心GDP,就是统计局。统计局宣布GDP,我不太关心。当然也就没压力了,不过对大数据,到了年底,总要看一下。”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海市的GDP总量已达2.26万亿元。

  在韩正看来,今天的上海如果能够维持在7%左右的增长,已经是创造奇迹。“今年上海增长7%,这个7%的增长部分,相当于浦东开发初期的整个两个上海,相当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的6个上海。”

  那么,不关心GDP的上海在关心什么?韩正说,研究它发展的品质、效益,以及对国家的贡献。贡献反映在哪里?反映在创新的成果上,例如自贸区的体制创新,还有为国家在税收的贡献上,以及国家实施的发展与服务战略上的贡献。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致辞中表示: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长,年度的现价增量也要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

  截至目前,各统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GDP总值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具体到地方,除贵州、新疆、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7省份未能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外,其余24省份的GDP总值均已逾万亿。

  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分别以6.78万亿元、6.51万亿元、5.94万亿元和4.02万亿,占据GDP总值的前四位。2014年,上述四省份的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增速为7.8%、江苏和山东的增速为8.7%、浙江的增速为7.6%。

  广东的GDP总值已经多年蝉联第一。而在2014年,广东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

  在统计学概念中,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被视为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志。从世界范围看,2013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有65个,预计2014年有66个,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2008年上海首次突破这一门槛,至今已有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广东、福建等8个省份迈入“1万美元俱乐部”,占全国1/4省份。

  预期目标下调之后,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仍将维持7.5%到8%的增长。这一发展速度基本与甘肃、青海、广西、四川等西部省份持平,同时还高于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预期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

  有学者担心,这或将有加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之趋势。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了反超东部沿海地区之势,但如今,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其下滑趋势却比东部地区还要明显。因为中西部的发展基数较低,若这一趋势不能改变,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袁钢明分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受到了抑制,没能发挥出来。

  山西垫底东北三省集体失速

  一些欠发达省份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尤以山西为最。在2014年全年的经济增速排名中,山西垫底,仅为4.9%。

  山西的垫底并不令人意外。在2014年的前三季度,山西的经济增长排名均位列全国倒数。而在山西省的数据公布之前,1月12日,该省的省会太原市先公布了成绩单:2014年全市GDP预计增长3%左右。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在会上直言,“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第二天,这句话被各大网站作为新闻标题广泛传播。

  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总体疲软。特别是山西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锐减。

  “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让山西陷入了被动。山西一直努力想要改变“一煤独大”的现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小鹏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提出了具体的构想。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将成为山西加快转型的方向。

  除山西外,东北三省过去一年经济集体失速,也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版面。

  GDP增速排在倒数第二的黑龙江省,其省长陆昊分析2014年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时说:原因在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10多年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2013年回落到0.1%,去年为负增长。“从根本上讲,经济发展中结构性、体制性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他进一步分析说,黑龙江省工业中能源工业比重过大,非公经济比重小,市场营销、与资本市场合作、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等方面均存在差距。

  辽宁和吉林的问题亦与黑龙江相似。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重工业程度最高的区域,当然也是资源大省,东北三省曾经历了历史的辉煌。然而,如今却成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最根深蒂固的样本。这被普遍认为是东北经济失速的深层原因。

  “现在看来,东北地区由国有经济主导的这样一种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在过去的这些年,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改变,这是最严重的问题。”袁钢明说,之前一提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是国家给他们什么政策和项目,或进行大规模投资让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带动起来,这是老路。最后证明是行不通的。“单纯地依赖重工业或者国家投资的结构来发展经济,困难越来越大了,东北地区应进行深刻反思,朝着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方向进行改革和改变。”

  20省份今年计划总投资约30万亿

  几乎所有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即使各省份纷纷下调了预期目标值,但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的说法,那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为了稳增长,巴特尔将“促进投资”放在了2015年所有工作之首。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内蒙古2015年将力争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规模达到1.5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万亿元。

  不只是内蒙古,多数省份尤其是欠发达省份,仍然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选择。多个省份已相继拟定了2015年的投资计划。

  据河南省发改委向河南省两会提交的报告,2015年河南省计划总投资3.57万亿元,其中8000个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5万亿。这是目前为止,公布拟投资总额最大的省份。

  河北也表示将全力以赴加强项目建设,力争全省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1500个、投资增长20%以上。在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力争完成投资2100亿元。

  经福建省政府审定并公布的2015年福建省重点项目共安排490个,总投资3.0435万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个省份不同程度地公布了2015年的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合计约30万亿元。投资的主要方向为民生工程,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等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

  “投资规模太大,投资率过高,始终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袁钢明说。

 

  小结:各地下调GDP增速目标,且将目标设为区间值,这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表现,不仅有利于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腾出空间,也有利于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在调整GDP增长预期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

  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列入了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凸显“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上海新增了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内容,对公共服务、民生保障都设有具体的数字指标;广东则明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6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