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解读:小米借力打力 布局智能领域

2015-1-23 17:32:4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小米总裁林斌今日在极客公园主办的GIF 2015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小米生态链的最新产品“智能家庭套装”,包括多功能网关、人体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无线开关等。林斌介绍说,套装中的多功能网关采用了小米智能模块,连接ZigBee设备可以自组网并连接上小米云和其他智能设备。人体传感器则可以捕捉人或者动物的移动,自动探测、提醒家中情况。

 

  近期小米连续发布了小米Note以及两款智能产品,给本就热的发烫的互联网行业又添了一把火。发布如下:

  小米于1月15日发布了新旗舰手机小米Note。同时,雷军首次发布可用于连接小米智能设备的智能连接模块,成本价22元。

  1月18日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又一款智能硬件产品:小米智能家庭套装。

  看似是小米正常的发布新品,但又让人感觉蹊跷。那么,两次发布的背后反映了雷军怎样的思考?

  智能手机已进入成熟期,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我们先说说小米手机。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手机出货量4.52亿部,同比下滑21.9%;智能手机出货量3.89亿部,同比下滑8.2%。同时,在过去的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6112万台,完成6000万出货目标,但未达8000万目标上限;MIUI用户8500万,同样未完成1亿的目标。小米2014年营收增长明显低于手机出货增速。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米增速的下降?

  有本书叫做《创新者的窘境》。书中分析了一个现象,说一个行业的发展会遵循从初期走向成熟、直至衰落的过程。而处在行业中的大公司会因为经营指标(销售额、市场份额、利润等)的压力,不断做产品、技术方面的微创新,目的是寻找新的亮点,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大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演进速度会超出用户真正的需求程度。一旦未来没有新的用户需求被挖掘的话,行业将不可避免的红海、饱和,然后慢慢的增速减缓,直至低潮、衰落。(案例可参考历史上的打印机、硬盘等产品)。

  目前的智能手机行业正是如此。它正由初期的飞速发展期进入了一个成熟期、红海期。很多厂家发布的新品也不再是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变为了牵强的自称为“亮点”的展示。比如,很多手智能机厂商在屏幕、摄像头等方面大做文章,堆砌概念。但静下来想一下,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真的是用户所需要的吗?2.5D、3D的曲面屏,几个摄像头又能怎么样呢?

  小米每款手机都在千万量级,已然十分成功。但不可避免的是,小米也逐渐陷入了大公司的经营性竞争。基于智能手机红海的激烈竞争,小米也在年底紧急发布小米Note。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饱和,海量米粉的热情也在衰减。为了继续小米的强劲增长速度,雷军继续开辟新的疆土,将布局延伸到了更加未来的智能硬件领域。

  用小米手机的成功来豪赌智能硬件的未来

  雷军认为,传统智能设备有三大痛点:手机连接复杂、每个设备都需要APP、云服务投入大。因此小米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研发通用智能模块,将传统设备转化成可连网的智能设备。

  第二步,研发通用的控制中心。使用统一的控制中心,解决用户连接不同设备需要安装不同APP的问题。

  第三步,为解决云服务投资大的问题,小米依托金山软件,正在系统地构建云服务平台,小米云将定位于应用云服务层面,为小米生态的用户提供云存储等扩展服务。

  其实,与其说是传统智能设备的痛点,不如说是借着手机阶段性成功的平台,小米继续在未来智能领域不得不走的一条路线。小米的模式是将海量的小米手机用户深度绑定在小米手机上,并以小米手机(MIUI系统)为控制中心,去控制其他家居环境中的智能产品。

  大家知道,未来的智能硬件交互方式一定会越来越人性化、去中心化。基于手机端的统一控制中心未来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交互方式(试想,我对所有智能设备的控制非要通过手机才可以),而现在语音等其他交互控制方案也已有了雏形。所以说,小米更像是用手机取得的成功去豪赌智能领域的未来几年。而市场也会最终验证小米的“手机控制中心”的赌局是赢是输。

  让厂家都来接入考验雷军的战略素养

  再说说小米推出的22元智能模块。这个智能模块的发布显然是对商家端讲的,意在告诉传统厂家,如果想一起分享智能硬件的未来,抱着小米的大腿一起飞无疑是最好选择。而且小米与美的的战略合作,也为小米未来在智能领域的发力做足了背书。

  但我们翻看小米的发展史会发现,小米是做ToC(用户端)产品起家的,它的业务也基本是面向用户端的,它是最了解用户群体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之一。但依据雷军所说的“硬件+软件+服务”的智能开放生态战略,小米需要推动传统厂商安装小米智能模块。同时,用户使用产品所产生的数据会上传到小米的云端进行分析、处理。那么,话说回来,传统厂家是否真的有动力去安装小米智能模块?小米是否真的了解厂家的需求?

  从目前智能硬件的阶段来看,很多传统厂家对智能化还没有太深入的理解,一些人仅仅将手机控制产品就视为智能化。其实,这是非常初级的智能化。通过我们的访谈发现,传统厂家并不关心所谓的智能方案、概念,他们最关心就是如果按照你的硬件标准接入智能模块,是否真的能提升产品销量?是否有钱赚?

  在雷军的智能领域布局中,推动传统厂家接入智能模块将会是非常核心的一步。传统厂商不接入,后续的软件、服务根本无从谈起。那么,问题就变为小米品牌与传统厂家之间的单纯博弈。小米该如何做?

  借力打力,借用户的力量来引导厂家

  显然,我们太低估了雷军的战略素养。雷军强调借力打力,顺势而为,而不是和对手表面上硬拼。(大家想想雷军联合美的,与格力竞争的例子)

  小米的22元智能模块推出后,雷军在微博上也公布了智能模块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但从雷军这条微博的评论可以看到,广大的小白用户关心的点不在这个智能模块。这也说明,智能领域还处在初期,相关市场、用户同样需要引导和教育。

  于是,我们看到在1月18日的极客公园大会上,林斌展示了小米智能家庭套装。套装中东西都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儿,且都有实际使用价值(插座、门铃、门窗报警器等)。林斌在会上一再强调东西的免安装性、功耗低、与手机交互方便、可定制,这些智能产品的使用已然已经没有了门槛。据说,这个套装包将在下周开放公测,而预约的人异常火爆,短短半天就达到百万量级。

  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小智能产品,会成为未来家居环境的控制节点。如果产品有好的体验,慢慢的,用户在此基础上会对其他家居产品,包括电视、灯、净化器等产生兴趣。而这种海量的兴趣点则会真的推动传统厂家接入智能模块,推动它们进入智能领域,与小米深度合作。传统厂家为卖货,而小米为布局。

  总之,小米一方面开放硬件接口,希望传统厂家主动接入智能模块;另一方面,还是从其最擅长的用户端入手,用体验好的、易上手的、简单的智能产品打动海量用户群体,使用户群对小米的智能产品产生依赖,进而对其他智能家居产品也产生需求。而这个巨大的需求则是传统厂家接入小米智能模块的真正源动力,小米这条智能硬件生态链也会真正运转起来。

  综上,小米继续在智能领域布局,并不急于传统商家接入,而是通过在用户端发力,用高体验、易上手、简单的智能产品不断教育用户、教育市场,借用户的力来推动传统厂家,倒逼传统厂家主动投入小米怀抱。这一步不可谓不高明,也看出了小米战略之灵活以及它对粉丝用户理解之深入。但智能硬件领域还处在初期,也远未形成寡头。小米能否继续其手机的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60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