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斥责小米抄袭三星 小米:纯属YY
2014-12-31 11:54:4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据媒体报道,近来陷入专利侵权风波的小米公司今天再次遭遇尴尬,韩国《朝鲜日报》发表文章,指责小米即将于明年发布的新款手机抄袭了三星电子的设计。
这篇文章说,中国IT网站昨天登出了小米新款手机“Arch”的海报,这款手机边框的两侧均为曲面屏幕,这个设计与三星电子今年9月上市的GalaxyNoteEdge极其相似,只不过三星手机采用的是单侧面曲屏,而小米的“Arch”则是在机身两侧安装曲面屏幕而已。
昨日上午11点21分,小米市场负责人在个人认证微博上转发了《朝鲜日报》指责小米抄袭的报道,并且评论说:“今天的各种手机业内消息都快当娱乐八卦读了,这个消息纯属YY(编者注:网络用语,意为“意淫”)。媒体发布消息前就不能找我们小米市场的同学求证下吗?当然,如果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那我只能说山外有山。”
记者联系了小米公司,希望了解更多细节,但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受电话采访,小米市场负责人在微博上的评论,就是他们全部的态度。
小米的“Arch”手机外观设计到底算不算抄袭?飞象网CEO项立刚表示,从技术角度,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小米抄袭。
项立刚表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专利,如果外观申请了专利,别人来侵犯那肯定不行,第二个问题是技术,把屏幕做成曲面就是一种技术,你可以做,我也可以做,如果我们采用了同一个厂商的屏幕,采用的肯定是同一种技术,这个当然就没有问题,只要不涉及专利问题,技术是很难说得到保护的。
事实上,关于小米产品外观设计的争议一直以来就存在。小米2被认为抄袭了魅族MX,小米3被吐槽是学习了诺基亚lumia1020,小米4看上去很像iPhone5S,甚至连小米的平板电脑、空气净化器也都难逃类似的质疑。
不过,对于小米来说,这种质疑并不可怕,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专利侵权诉讼。不久前,爱立信在印度对小米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小米手机一度被迫在印度市场上停止销售。这件事发生之后,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再次提起她和雷军的“十亿赌局”,并表示格力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所以必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不过,小米在印度以每部缴纳100卢比押金的代价,恢复了搭载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销售,化解了这次危机,并在随后宣布,小米于今年7月正式登陆印度市场以来,销量已经突破一百万台。
小米在此时遭遇一系列的专利纠纷,与高通不无关系。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以涉嫌市场垄断对国际芯片巨头高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尽管目前相关部门还未对外公布该案的处理结果,但外界普遍肯定的是高通此前一直备受诟病的专利“反授权协议”做法将被终止。
业内人士表示:“专利问题是小米面临的一道坎,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成为沉重的包袱,不仅在国内,在其进军国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阻碍。”
自媒体人宗宁解释,高通也掌握了很多专利,高通和很多公司达成了协议,只要使用它的产品的厂家,同时就获得了它的专利使用权,只要几家公司都使用高通的芯片,这几家公司之间就不能有专利争议。但是我们国家在对高通反垄断调查期间,把这条给废除了。这就是小米现在官司缠身的原因,这条规定失效之后,小米所有侵犯其他公司专利权的设计,别人都有追诉的权利。
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专利问题是走向成熟期的必经之路,三星和苹果也曾对簿公堂互指对方侵犯专利权。小米是新生企业,开始手机事业只有3年,因此需要一些时间来积累自身的专利。”
自小米推出首款智能手机以来,其创新能力就饱受质疑,被外界认为是“山寨的苹果手机”。凭借不及iPhone售价一半的价格,打造与iPhone风格和功能相近的智能手机,快速占据了市场份额。作为小米科技创办人兼CEO,雷军也会在发布会上穿着黑色T恤杉和牛仔裤亮相。
如果网络上流传的“Arch”真实存在,那么意味着小米又开始模仿三星的手机。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教授文松天表示,小米是典型的“fastfollower(快速追随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模仿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不过,如果想成为领先企业,必须致力于开发创新技术,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文松天说道。
此前,小米还曾因侵犯专利问题遭到爱立信的指控,并被暂时禁止在印度销售手机产品。除了硬件和专利之外,小米的自主操作系统MIUI也遭到了质疑,“MIUI6”更是被指是屏iOS7的翻版。PhoneArena甚至评论称:“似乎小米对这种赤裸裸的抄袭完全没有负罪感。”
- 小米急于投资建生态链王国 抄袭风波不断
- 微软裁员风波发酵 将关闭诺基亚在华手机厂
- 触摸屏行业再现“跑路” 奥思睿老板欠1.1亿失
- 小米在印度获高通庇护暂解禁
- 卢布暴跌 苹果手机在俄罗斯提价35%
- 人人影视或将永久性关闭 盗版碟又要火?
- 拉手网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 或为转型
- 英特尔将持续激进补贴政策
- 因业务调整 高通将在全球裁员约600人
“冲时点”渐成过去时 年末银行揽存压力稍缓
11月美国多晶硅突击入华 进口量骤增200%
铁路货运转型新常态 高铁催生行业新格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