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楼市调控“去行政化”趋势显现
2014-12-15 14:35:3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在北京闭幕,“楼市调控”连续第二年“缺席”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定调会。无论是去年的楼市高烧还是今年的骤然降温,中国楼市调控“去行政化”趋势显现。
“限购”大面积松动、“限贷”大幅度放宽、“限价”逐渐消失,此前加诸楼市的重重枷锁,正逐一松绑。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表示,过去被行政性调控手段捆绑的中国楼市正重新走向市场主导方向。市场也如决策层所期待的,将更多地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过去几年,“限购”、“限贷”、“限价”,这些带有“限”字头的行政性政策曾多次被官方使用,试图给高速上涨的楼市降温。这样做“虽然短期有效果,但长期来看却扭曲了市场供求信号,也束缚了市场活力”,顾云昌表示。
商品房市场本就是一个市场化的场所,供求关系、产品结构都应该由市场决定。西方发达国家也大都没有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各国一般通过金融或者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楼市。
不过,中国国情特殊,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地价上涨成为多年来房价难降的深层次原因。今年在房地产市场降温、商品房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土地价格依旧“逆势”上涨。官方数据显示,1至10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1.2%,但土地成交价款却大幅增长20.4%。
这也说明,不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房地产背后的深层次领域“动刀”,而只给房价、需求等表面问题套上枷锁,不仅难以奏效,反而会引发其它的“并发症”。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限”字头的行政性手段逐步淡出楼市,意味着官方为财税、土地等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好准备。
今年4月开始,在楼市转冷的背景下,中国各地掀起多轮取消或松动“限购”潮。目前,限购已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退出,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依然“限购”。在此前多轮调控中收紧的各项政策,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放松。
随后,在百城房价连续5个月下跌之时,中国官方在9月最后一天出手松绑楼市“限贷”,大幅降低二套房的贷款门槛,改善性购房需求得以释放。11月下旬,央行再次出手降息,此前压抑的刚需也加速入市。
顾云昌指出,此前的行政性调控政策误伤了一部分购房需求,而近期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则有助于提振这些需求,帮助楼市软着陆。“首付几成、利率打几折,购房者能不能得到贷款保障,这些才是政府需要调整的,其余的应该交回给市场自行调节。”
在减少行政干预的同时,中国官方也在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深层次领域同时发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例,如能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能与城市国有土地同等入市,那么或改变地方政府一家独大的状况,有效调节土地供应量,控制地价的上涨幅度,从而从根源上调整房地产市场。这种淡化行政、从更深层次原因入手的楼市调控,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 宝马等多品牌经销商集体反抗主机厂
- 我国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库存压力
- 我国房企将逐步取消现有优惠措施
- 房企面临资金支付重压 中型房企更甚
- 年底北京豪宅市场供应量创2年新高
- 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全面创纪录
- 万达商业地产拟12月23日挂牌
- 我国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显著回暖
- 2015年3月房地产业将开启“营改增”时代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