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国务院多层次部署高铁、核电“走出去” 专项资金支持

2015-1-29 9:22:0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昨日,中国政府吹响了力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号角,除了高铁及核电等一批耳熟能详的中国新名片之外,中国政府还给出了“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这无疑给中国企业“出海”又插上一双“金融翅膀”。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来,目前是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极好时点”。他的依据是,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等问题。“中国在这方面的性价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要不失时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李克强说。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一个议题足足讨论研究了两个小时。 这个议题就是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李克强主持常务会议时如是称。 昨日召开的常务会议重点部署了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提出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认为,对不同行业“走出去”进行层次性部署是昨日会议最大的亮点。
  
  多层次部署高铁、核电“走出去”

 

  据统计,2014年,在李克强的五次出访中,他带回了至少近1400亿美元的大单,约合8500亿元人民币。在其出访14个国家的过程中,先后斩获东非蒙内铁路、敲定中英将在高铁方面合作、规划参与希腊通往欧洲腹地铁路改造、签署中俄高铁合作备忘录、与中东欧三国宣布共建匈塞铁路并拿下中泰铁路项目

  “2014年中国高铁‘走出去’高歌猛进,大放异彩。目前中国正与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多次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高铁优质优价,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包括美国都会选择中国高铁。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遍及全球六大洲的将近90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是‘走出去’最迫切的时候:一方面是我们某些行业的过剩产能需要消化;一方面是中国已经到了对外投资的时代。”一位官方智囊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认为,确定分类推进有关行业“走出去”的思路,比较切合实际,效果可期。

  实际上,重大装备“走出去”近来在多个场合多次被提及。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超过10%。在重大装备“走出去”这一议题中,高铁与核电又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昨日的常务会议上,首先提到的又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

  会议提出,铁路、核电“走出去”,要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以高铁为例,新华社报道称,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目前中国正与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与俄罗斯和泰国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意向书。

  “核电出海是必然的趋势。”中国某核电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过去几年,中国核电在“走出去”方面并不顺利,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内核电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对外合作的方式,我们现在还没有经验。”中国核电专家、中核原计划局副总工程师温鸿钧对本报记者称,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应在政府主导下,尽快走出“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低档次竞争模式。

  有核电企业人士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核电“走出去”,是希望能够“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带动国内核电设备的出口。“但这的确很难”。自2014年以来,中国核电企业也多次呼吁整合核电资源,国家层面给予支持,以便能够在国际核电舞台上与美国等核电强国“掰手腕”。

  一位核电企业高层对本报记者强调称,昨日常务会议提到的“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是重点。
  
  钢铁、建材的新空间


  “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这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另一大重点。

  提到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这几年绕不开的话题。据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目前,仅工信部通过的305家规范企业的产能就超过了11亿吨,另外还有200多家企业没有统计。

  除了少部分产能直接关停淘汰,大量的过剩产能还得继续寻找出路。“国内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消费在7.5亿吨左右已基本到了峰值,国内根本消化不了。”1月28日,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向本报记者说。钢铁大省河北此前就已经作出尝试,即借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将过剩产能化为有效产能。

  目前,河北钢铁集团已在国际产能合作领域有所突破。该集团利用旗下海外矿山南非PMC公司和南非市场的优势,已经正式启动了一个500万吨南非钢铁产业基地项目。但并不是所有钢企都有海外合作基础。此前,国内钢企将更多精力放在获取更多铁矿石资源上,而如此大规模计划转移产能方面,大多数钢企突破并不多。

  在邱跃成看来,目前国家层面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可能为中国钢铁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新的空间。“‘一带一路’政策将涉及中亚国家、东南亚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基础设施投资,国内企业可借此到国外新建或整合当地钢铁企业,输出国内的现有钢铁设备。”他认为,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政策层面也会有相应的退税、专项补助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专项资金支持

  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做好政策保障,尤其是资金方面的保障最受关注。常务会议明确,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此外,将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为解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难题,政府层面已作出多角度部署。

  去年12月,国务院曾提出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其中提到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其次强调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最后还提出要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服务企业“走出去”。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51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