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财政投入不再唱独角戏
2015-1-23 9:09:5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确定出席今年1月20日~24日在瑞士举办的达沃斯论坛后,他将演讲的内容就备受瞩目。
在妙语连珠的特别致辞中,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信心,并形象生动地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转型升级的两大引擎——政府和市场。
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深化改革创新,要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启动“双引擎”,助力中国经济“双中高”发展——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中国经济三大改革主题就是促增长、防风险和再平衡。那些可以释放新的增长潜力和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和金融风险、消除或降低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改革应会加速推进。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2014年我国GDP增速创下近24年新低,但在点评中国经济2014年成绩单时,李克强并未透露出过多担忧。
“不可否认,2015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是追求短期更高增长,还是着眼长期中高速增长,提升发展质量?答案是后者。”李克强并没有提及今年政府对经济增速的期待,但却点明了经济调控的思路。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地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德看来,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风险:一是保持经济稳健发展;二是在稳健发展的同时加速调整;三是避免经济突然下滑。
李克强说,我们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防范债务、金融等潜在风险,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我这里要向大家传递的信息是,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要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要着眼于马拉松式的长跑,而不是靠短期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提升竞争力,把这个作为根本。
“观察经济不能光看数据,而要看经济结构优化。从三驾马车来看,现在经济数据虽然低了一些,但是无效消费少了,也是好事。虽然投资降了,但是政府楼堂馆所建设少了,也就是无效投资也在减少。”黄剑辉说,不能只看数字,要看生态、民生是不是在改善,这才是根本。
财政投入不再唱独角戏
自上任伊始,李克强每次对中国经济的论述都受到各界一致好评,“克强经济学”的说法也逐渐走红,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被总理在多个场合提起。
在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李克强说,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此次达沃斯论坛演讲中,“克强经济学”也更进一步。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深化改革创新,要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启动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改造升级传统的引擎。助力中国经济“双中高”发展——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双引擎”的表述立刻被高度关注,正在参加达沃斯论坛的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对此表示,总理讲到中国经济发展要靠两个引擎,“据我了解这是首次提出的概念”。
他说,第一个引擎是市场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创新,万众创新,要让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这样的话,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中国的调整和升级就好办了;第二个引擎是政府的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责无旁贷的,比如基础设施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提供。
近两年,国家政策对创业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盛景网联集团董事长彭志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中国的创业和资本热潮依然会集中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上,新一届政府会更多地为创业者排除障碍,早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最希望的是可以更少束缚,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在彭志强看来,减少行政审批,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以及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等都为万众创业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创业门槛。
改造传统引擎则主要需要依赖政府力量,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仍是短板。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率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确定了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重点投资领域。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不再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深化投融资改革,打破垄断,吸引社会资金与外资参与,采取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中外合作,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放大投资的效益。”李克强说。
对传统思维说“不”
在演讲尾声,李克强强调,用“双引擎”来助力“双中高”,中国经济就会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也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必须实现“双中高”,要对传统的思维说“不”。为创新体制叫好,下决心推进结构性改革,要创新宏观调控,增添微观活力。
“只有沿着促改革,调结构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够使中国经济持续实现中高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达到中高端的水平。”李克强说道。
黄剑辉认为,两者之间有密切关联,经济不能很好稳定的情况下,谈改革是不可行的。古往今来所有的改革都要在经济平稳、社会稳定的氛围中才能顺利进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空间在于通过改革形成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供给端,实现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
至于改革的先后顺序,汪涛认为,在房地产结构性下滑、全球经济仅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决策层将会通过一些改革措施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从而使改革能够促进、而非抑制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决策层会首先推进可以促进增长、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的改革。
瑞银认为,促增长改革主要将落子在加快户籍改革,进一步扩大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并简化转移接续、改善异地统筹以及进一步对民间资本和外资企业开放工业、公用事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李克强也提到,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重点、有序地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
而防范风险领域的改革则会侧重于财经领域。汪涛表示,预算改革、政府债务重组和资本市场改革可以降低高杠杆带来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降低利率全面市场化带来的风险,社保改革则有助于在经济转型期间保持社会稳定。多种方式的流动性支持、国企改革重组和增加银行资本金也可以有助于改善金融领域的稳健性。
李克强的演讲受到外媒高度关注,《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中国经济正进入增速减缓、但更为优化的新常态。他向那些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人们保证,中国经济将以中高速继续增长,并会在全球经济链上继续向上攀登。”
新常态下的新调控
2014年我国GDP增长7.4%,创下24年以来最低增速。虽然这一增速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但下行隐忧仍然是国内外最为关心的中国经济问题。
在回应外界对此问题的“担忧”时,李克强称,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既有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也有内在的经济规律。应当看到的是,由于基数大,如今每年7%的增长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而且就业等多项指标完成情况优秀。
对于淡化GDP增速的逻辑,李克强指出,不片面地追求高速度,紧绷的经济速度会得以舒缓,更可以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调结构,促升级,向结构更高级、分工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样中国经济的列车就不会因为有所放缓而失速,反而会跑得更稳健、有力,带来新经济,形成新动能。
在谈及今年的工作思路时,李克强明确,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地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同时着力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一年多来,本届政府瞄准问题确定调控“靶点”的定向调控被政商学界普遍认为是重大的创新型调控思路。在此思路下,不仅多项重要经济目标圆满完成,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微妙的良性变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定向调控更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矛盾,真正将政策和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帮助中国经济快速实现升级和转型。
此外,多名人士曾对本报表示,中国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防范多重危机,不少外媒也十分关注中国的金融和地方债务等风险情况。
对于这些猜测和研判,李克强回应称,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李克强说,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地方性债务的70%,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有资产保障的。他指出,要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培育新引擎金矿
在为下行经济开药方时,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更好地落实改革创新,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实行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外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打造新引擎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对于如何打造这一新引擎,政府的思路可以用放管结合来概括。一方面,李克强指出,将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所谓的非行政许可,推进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另一方面,他也强调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保护各类合法的产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引擎不仅中国需要,发达国家一样需要。
“眼下一个世界性的新难题是年轻人失业,我国虽然目前失业问题不太严重,但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快速提升,对体面就业机会和能动的创业机会的渴求,会空前、快速提升。”他表示,通过促进创业打造新引擎,才能把人力资本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参与创业试错的人越多,才能有更多的任正非们和马云[微博]们成长起来。而且,创业机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这样意义上的新引擎,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目标。
改造传统引擎短板
有官方智囊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年的经济首要是稳,这个“稳”主要体现在增速、就业和物价上。在这一前提下,公共领域的投资仍然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房地产、基建的投资短期内仍有重要作用。
李克强在演讲中提到,要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仍是短板。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
针对今年的改造重点,李克强表示已经确定为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重点投资领域。
刘培林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改造传统引擎,李克强总理强调的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他认为,现阶段在私人部门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比较悲观的背景下,可以用来托底,既避免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也可以引导私人部门预期朝潜在增速趋近。“不过,新的发展阶段上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与过去的道路、园区等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是收入流明显缩小。所以,这种意义上的引擎不能长期依赖。”他表示,改造传统引擎的更重要的内涵则是传统产业的升级。
民生证券的最新研报提出,维持2015年GDP7%的增速也需要近13万亿的基建投资,而预算内的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和预算外的融资平台等渠道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资金需求,该研报估算2015年基建投资缺口大约为4.5万亿。
在解决资金缺口方面,李克强指出,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不再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深化投融资改革,打破垄断,吸引社会资金与外资参与,采取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中外合作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放大投资的效益。
他同时指出,中国将推行财税改革,推出扶持中小企业的新举措,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中小金融,尤其是民营银行的发展,扩大资本市场,推动价格改革,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的种类和项目,最大限度地放开价格管制。同时,注重发挥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扮演好市场监管的角色,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 周小川:希望货币政策保持稳定 不追求有过多流动
- 达沃斯-李克强:2015年中国不会搞大水漫灌
- 习近平将出席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
- 达沃斯论坛开幕:欧洲经济问题成热点 中瑞经贸关
- 解读:2015年达沃斯论坛聚焦全球五大经济问题
- 第十二届中国财经风云榜中国年会解读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5解读:
- 上海2015年车展将取一律消车模展示
- 2015中国汽车凤凰论坛召开
欧洲央行推出QE“炸弹” 全球降息潮涌现
2014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约2100万户 棚改攻坚战启
利好消息不断 新能源汽车须破解充电难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