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托管成中国养老新模式
2015-1-22 16:29:0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我国养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许多养老机构建成后运营状况却并不理想,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改变这一现状。记者在全国老龄办召开的“养老机构托管管理模式座谈会”上获悉,养老托管模式经过摸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我国养老产业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拥有床位493.7万张,床位空置率近38%。一半以上(51%)的民办养老机构收入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民政部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改革,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托管中心主任刘红尘介绍,养老托管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幸福养老基金、北京乐龄时代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公益组织和专业养老公司,在全国开展养老机构托管服务新模式试点。该模式的特点是不改变委托机构性质、设施功能,向不善经营的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引入运营资金、管理人才、经营理念,设立“养老管家”岗位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短时间内提升委托机构效益,促进养老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鲍学全在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落后等客观问题。养老机构托管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模式中的一种。养老服务业发展应该提倡连锁式、集团化发展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人才培训、经营管理等成本,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托管服务可以从养老机构逐步进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领域,让更多老人享受专业化服务。
全国老龄办政研部副主任李志宏认为,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应明晰政府、管理机构的权责,完善监管措施,公办养老机构的福利属性不能违背。民政部社会福利司老年人处处长张晓峰指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模式的发展要坚持三项原则:要积极稳妥推进,不能“一托了之”;要加强制度设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机构公益性质和设施功能不变;要分类管理,针对建设中的、建成准备运营的、正在运营的不同情况科学管理。
“把专业的养老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的机构去做,托管模式是我国养老制度的创新,值得向全国推广。”北京大学人口(老年)所常务副所长陈功教授认为,这种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规避了经营风险,解决了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必需的人才、资金和经营三大难题。更重要的是,养老托管不仅使委托方、受托方受益,最大受益人是老年人。
座谈会由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主办、北京乐龄时代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全国老龄办综合部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李伟主持,来自各地的民政局、老龄办、涉老院校、养老机构代表30余人出席座谈会。会上,北京乐龄时代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家养老机构签署了托管协议。
对于养老产业的未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尽管当前养老产业总体形势很好,但是问题不少。一方面是老年群体总体收入偏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理念偏消极;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落实政策难,市场监管不够;此外,市场的调研、研发、服务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他认为,养老产业要真正成为朝阳产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是35号文一发第二年问题就解决了,所以需要各方的耐心和毅力。
“别以为35号文等很多文件出台以后,养老产业的春天就来了,出台后面还有倒春寒。”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说,目前机构养老成活率很低,有些输得很惨,要进来就要有长期准备,切勿盲目进入。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当前老龄房地产业需求旺盛,参与广泛,但溢出效应大于自身效应,成功案例少,前景光明但危机已现端倪。原因是选址大多在郊区,客户群定位偏高端,总体运营收入流不旺盛,核心问题是入住率上不来。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也认为,养老服务产业目前仍然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其发展至今难以破题。社会各界以及企业对养老产业发展热情很高,但鲜有成功经验,更有很多做法如大规模建设养老机构等则存在极大隐患。他认为,养老产业发展难以破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收入水平低、负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很难真正从养老服务本身盈利。
“要打破这个瓶颈,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政府有限投入,让老年人自己积极参与到老年服务中去,同时让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本身能够赚到稳定的利润,把养老服务定义为准公共品,同时把养老的地点主要集中在社区,而不是养老机构,这是今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出路。”张车伟说。
吴玉韶也认为,今后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城区内的中小型养老机构是两个重点发展方向。
- 新能源汽车补贴加州模式受推崇
- 快递行业利润持续下滑 提价势在必行
- 市场策略:唯品会紧盯女性 聚美优品断臂转型
- 交通部对专车留“活口” 租赁牌照成抢手资源
- 零售业步入“小时代” 商超巨头涉足便利店
- 央行为民营银行创新铺路:银行远程开户征意
- 线下药店渠道被剥离 外资药企布局电商销售
- 餐饮业陷困局求转型 O2O成抢夺焦点
- 农业土地改革破局 资本注入玩电商
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 国务院挤存量指向财政库底资
2014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约2100万户 棚改攻坚战启
中国红木产业销售遇冷洗牌加剧 业内呼唤理性回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