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望获百亿资金扶持 明年迎国际检验
2014-12-22 9:26:5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国家层面针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政策仍在加速推进。记者从首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上获悉,工信部与科技部等部委针对机器人产业正在进行密集调研,明年有望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扶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相关政策,其中工信部与科技部有望合计出台上百亿元产业扶持资金等措施。
同时,上市公司正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在首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博览会上,广州数控、秦川发展、光韵达、洪都航空、机器人等不少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最新产品在展会中亮相。业内预计,龙头上市公司有望成为扶持政策加码的直接受益者。
扶持政策持续加码
12月20-22日举行的首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以“人机一体,智能制造”为主题。据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罗军透露,目前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正在对机器人产业密集调研,预计2015年上半年会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扶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意见。
以工信部为例,相关人士表示,该部装备工业司日前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座谈会,由工信部委托编制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及技术路线图初稿也已酝酿成型。
中国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进一步透露,关于扶持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政策明年上半年或将出台,预计工信部及科技部对该产业的扶持资金将再度加码上百亿元。
近年来,地方针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中央的扶持政策也不断加码。有国家部委人士此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稳步推进机器人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同时以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为重点,促进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未来市场达万亿
在20日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论坛上,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认为,未来机器人有几万亿市场,但这种机器人指的是下一代机器人。“现在中国谈到的大部分机器人是指机械臂这类传统机器人,下一代机器人指的是人机协同以及工业互联,其中包括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等。”
明年迎国际检验
曲道奎预测,201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因为明年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将高速增长,同时全球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基本完成,将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检验。
国际机器人产业联盟副主席、湖南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漾也表示,明年将是中外机器人展开对决的关键一年。“如果2015年和2016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在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就能站稳脚跟。”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随着政策的不断“添火”,产业内公司在推进产业化方面不断发力。记者从首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现场获悉,广州数控、秦川发展、光韵达、巨轮股份、洪都航空、机器人等不少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最新产品都在展会中亮相。
以广州数控的一款涂胶机器人RB08为例,产品最大有效负荷8千克,运动半径达1379毫米,整个工作站柔性高,精度好,胶型均匀一致无飞溅;通过自动编程或者离线编程,可以完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空间的自动涂胶动作,广泛适用于汽车及车灯、车门等零部件、家具、家电等行业的自动涂胶作用。此外,不少公司携带服务机器人和3D打印等产品亮相展会。
罗军表示,在未来10年中国或将提前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基本实现制造业升级换代。机器人将不仅仅局限繁重的生产加工现场,在办公室、家庭、停车场、购物商场、户外探险、深海采掘等都能够发现机器人身影。
“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政策面上将有长期利好,需求方面也将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亚洲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加大,龙头企业有望直接受益。”
以“人机一体,智能制造”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于12月20-22日在成都举行。在会议论坛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就中国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表示,201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 我国模具行业发展大趋势解读
- 澳大利亚:中国产变压器不存在倾销
- 浙江“机器换人”战略:三年全社会生产率增长40
- 形势严峻 我国齿轮行业应加紧转型升级
- 可穿戴设备进军婴儿用品领域
- 机器人市场野蛮生长 发改委欲监管
- 油价下跌波及海工装备行业 油气田建设减速
- 我国仿古锁具市场发展空间大
- 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不容忽视的弃船风
央行降息满月考:楼市止跌回温 股市暴涨
2014年11月我国平板玻璃产量下降6.7%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