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2000家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试点
2014-12-19 13:50:0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将以7个试点省市为核心,继而向周边辐射,形成全国性碳排放市场。中国正在研究低碳发展长期路线图,完善的碳市场是路线图上不可或缺的板块。
统一的碳市场提上日程
《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碳市场发展迅猛。这是因为,“十二五”规划经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列为约束性指标,在2014年8月15日发改委印发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中,进一步将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和完成情况,纳入到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这样便大大推进了碳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截至2014年9月,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全部启动,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法制框架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可预期的发展方向。数据显示,拥有最多控排企业的深圳,除635家控排企业和197家建筑物外,还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放,吸纳了各类会员约500户,使会员总量达到1302户。
此外,北京纳入企业约490家,上海纳入191家,广东242家,天津114家,湖北140家左右,重庆企业总数为240家左右,7个试点地区,总共纳入企业总数2000余家。目前,湖北成为继欧洲、中国广东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碳市场。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
碳金融小试牛刀
2014年,中国碳金融小试牛刀。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总体上仍对涉入碳市场持观望态度,只有浦发银行(13.97,0.08,0.58%)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了围绕碳排放权设计的金融产品。两家银行在碳债券和碳资产质押贷款等领域,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
根据《报告》,当前中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交易主体的参与意愿仍然不高,市场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培育市场、奠定法制根基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但长远来看,随着国家级总量控制强制减排体系建立,中国碳市场将日趋活跃,在碳核算、第三方核查、碳资产管理等领域,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市场主体的能力建设与提升,将是未来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报告》指出,到2020年前,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所将会设立,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辐射能力,节能减排领域的“中国标准”将可能影响世界的减排实践。到2030年,世界性的碳排放体系将可能形成,碳资产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与国际碳市场对接的相关法规将更加完善。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解读
- “史上最严”环保法将实施 钢铁业环保改造需千亿
- 合肥光伏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 山西煤炭价格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 中国必须发展核电 安全有保障
- 市场“热捧” 多晶硅行业迎新曙光
- 能源局将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
- 中国稀土产业将迎政策性红利
- 2015年新型光热电站优化服务系统将正式发布
普京:俄经济明年初会有所好转 复苏最多需2年
2014年11月金融市场运行数据解读
中国银行业市场盈率全球最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